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行动教育人类学:中国教育改善的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8-03-06 23:33

  本文选题:行动研究 切入点:行动策略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行动教育人类学是运用行动策略开展教育人类学应用研究的领域,是在规范与实践层面逐渐显现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行动中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是中国教育改善、社会改造的新路径,是中国教育研究重要的范式和发展方向,可以充分体现教育人类学的应用价值和教育人类学家的社会责任与行动力。
[Abstract]:Action Education Anthropology is a field of applied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using action strategies, and it is a new branch of discipline gradually emerging in the level of norm and practice.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research in action is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The new path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adigm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China, which can fully reflect the applied value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an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ction ability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ists.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少数民族濒危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研究”(CMA110169)
【分类号】:G4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研究中国西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34期

2 陈刚;;西方应用人类学最新发展述评[J];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3 张莉莉;郑新蓉;郭歆;;西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女性领导力提升策略研究——以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为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向蓓莉;;教育的行动研究:看见脉络中的人与教育问题[J];教育学报;2011年06期

5 巴战龙,滕星;人类学·田野工作·教育研究——一个教育人类学家的关怀、经验和信念[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宇;;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J];高教论坛;2010年09期

2 安富海;;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研究的可能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3 白露;;我国女性领导力: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李运奎;;人类学方法——农村基础教育研究的新视角[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15期

5 赵翔宇;黎军;;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6 吴晓蓉;;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7 魏峰;;从熟人到陌生人:农村小学教师的角色转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毛菊;康晓伟;管廷娥;李先启;;基于发展需求与外部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2年05期

9 向蓓莉;;美国多元文化语境里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的身份认同——加州Los Altos学区Santa Rita小学英语学习者咨询委员会的职责[J];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10期

10 胡迪雅;宋俊俊;;具有文化敏感性的本土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评论;201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全国;三语环境下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杜文军;作为一种方法论的课堂人种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安全;一个西部县农村教师结构五十年的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侯小琴;论人类学田野的影视表达[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唐开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的田野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坚;勐海县勐混镇拉祜族学生低学业成就归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徐用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结合模式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仝小霞;乡村新教师生存困境及出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嘎藏土买;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甘南藏汉双语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张宏宇;经济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建立;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钱婷;研究性学校变革背景下教育学者生存方式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晓丽;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个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丹;拉祜族小学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郑玉;在快乐中学习和创造[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颖民;;国外对中小学教师领导力问题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2 吴谅谅;试析企业女领导的角色冲突与心理冲突[J];妇女研究论丛;1994年02期

3 董建辉,石奕龙;西方应用人类学百年发展回顾[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胡荣;胡康;郭细卿;;影响妇女参与村级选举的诸因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刘筱红;;以力治理、性别偏好与女性参与——基于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地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梁靖云;教育行动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7 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教师教育研究新动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1期

8 王廉宇;;浅议柔性化管理与女性领导力的提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9期

9 李六珍;张磊;;女性性别角色和领导角色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兰州学刊;2009年03期

10 张莉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女性领导力行动研究”案例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芳;骆毅;;简评西方教育人类学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启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常永才;;何以促进教育人类学发展:美国学者学习领域研究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李政涛;;汉语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轨迹及其特征[J];教育学报;2008年06期

5 樊秀丽;;教育人类学性格的探讨[J];教育学报;2008年06期

6 陈云恺;;人性培育与教育人类学的本土理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3期

7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王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历程[J];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张宏宇;;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J];高教论坛;2010年09期

10 李泽林;;中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取向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冯增俊;;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滕志妍;;关于中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常永才;王欣冉;;何以促进今日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美国学习研究的启示[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晓雷;;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教育人类学[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杨中枢;;本尼迪克特的意义:教育人类学的视角[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巴战龙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跨文化看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海路;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岳天明;重视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应然”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李翠 吴艳;专家学者在京交流教育人类学研究成果[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涂元玲;“文化中的教育”:美国教育人类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袁同凯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George D.Spindler 之文化教育人类学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国宏;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甜;美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白芳丽;以库恩“范式”理论反思我国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杨会;德国、奥地利的教育人类学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黄宫亮;教育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叙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廉丽娜;费孝通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6 鹿晓莹;斯平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凤娥;“状元村”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单晓溪;斯宾德勒教育人类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恬;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王婧;奥格布(John Uzo Ogbu)教育人类学思想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77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577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