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教育学如何关照人的幸福——基于教育学成为“心事之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14 21:14

  本文选题:教育学 切入点:心智之学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学如何关照人的幸福,既是时代精神对教育学的呼唤,也是其作为人学立场上的价值承诺。追求幸福作为人类永恒的主题,根本属于精神世界的探寻范畴。而近现代以来,教育学发展关注的是"心智"的培养,注重了工具理性的价值旨趣,采取了碎片化的视角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塑造了无比繁荣的知识图景。作为"心智之学"的教育学有利于确定性知识的建构和形塑专业化的教育行为,却忽视了对"心事"的关注,即当下的教育学忽视了其作为"心事之学"的重要一维。基于"心事之学"的教育学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教育中的事实知识,而应是教育中的命运知识,以彰显解放理性的价值旨趣对可能生活的筹划。要实现对幸福的关照,教育学需要通过解放理性旨趣、整体的视角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来重塑教育学的未来。
[Abstract]:How pedagogy takes care of people's happiness is not only the call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o pedagogy, but also its value commitment from the standpoint of human studies.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s the eternal theme of human beings,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exploration of the spiritual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of "mind", the value purport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the fragmented perspectiv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The pedagogy, as "the study of the mind",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eterministic knowledge and the shaping of specialized educational behavior, but neglects the attention to the "mind". That is, the current pedagogy neglects its important one-dimensional role as "the study of mind and matter". The pedagogy based on "the study of mind and matter" needs to pay attention not only to the knowledge of facts in education, but also to the knowledge of fate in educ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cern for happiness, pedagogy needs to reshape the future of pedagogy through liberating rational purport, holistic perspective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科基地新疆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度重大招标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基于课堂教学改进的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JEDU040516A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晓光;试谈教育学的人文属性[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2 叶巧先;认识与分析:教育学中国化[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5期

3 杨宏飞,刘佳;教育学面临的几个挑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17期

4 巴战龙;教育学的尴尬[J];读书;2003年10期

5 ;教育学的贫困[J];教师之友;2003年10期

6 孟兰兰;;谈隐喻在教育学中的作用[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政涛;教育学的生命之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8 周宗钞,盛群力;从“科学化”到“消亡”——对教育学的回顾和前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9期

9 李政涛;解读课程理论与教育学的关系——兼论当前课程研究方向的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李菲;试论教育学的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定位的演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应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学依然面临“学科化”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庞守兴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顶天立地”:中国教育学发展之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伍红林;调准我们教育学的焦距和色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钟启泉;告别“罐装” 走近真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金鑫;《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建造教育学理论大厦基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6 刘旭东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提供平台:引领教育与社会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燕敏;论教育学话语[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成科;生成论哲学视阈中的现实教育“道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东方;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晴;“教育学立场”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惠雨;论教育学话语的若干问题及未来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尹婷;批判教育学视野下的课程领导[D];山西大学;2015年

5 齐姗;德国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15年

6 杨明;真知追求与价值追求在教育学中的统一[D];山西大学;2014年

7 佘君君;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寻找教育学的哲学之根[D];湖南大学;2016年

8 张卓远;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16年

9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李迪;无立场教育学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129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6129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b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