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生态化:全球教育的真实形态与比较教育学的时代范式

发布时间:2018-03-15 09:22

  本文选题:生态化 切入点:教育全球体系化 出处:《比较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全球体系化是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真实存在和完整发展的基本轨迹、客观现实与必然趋势,是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实质形式趋同化及其生产生活本质样态多样化有机统一的全质生态化主流表现与完整形态。科学认识、把握和建构当代世界社会与教育全球体系化存在与发展的全质生态化形态内涵、性能与运行,是当代教育科学的时代主题、发展机遇、创新节点和科学使命,是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性、优势和历史使命所在,是比较教育学视主平实通达、视意高远超越、视物体系有机、视线齐备精细、视力对应周延的生态化范式科学真实、全质转型、自我超越与学科先行的时代要求和价值所在。
[Abstract]:The global systematization is the basic track of the real existence and complet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ety and education, the objective reality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It is the mainstream manifestation and complete form of the whole quality ecology that the society and educ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are assimilating and the essence of production and life are diversified and unified. Grasp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connotation,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of the whole quality ecological form of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ociety and the global systematization of education is the theme of the times, the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node and the scientific mission of the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cience. It is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comparative pedagogy. It is the scientific reality of the ecological paradigm of comparative pedagogy, which regards the main body as plain and realistic, the visual meaning is far beyond, the visual system is organic, the vision is complete and fine, and the vision corresponds to the circle of vision. The whole quality transformation, self-transcendence and discipline first time request and value.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等教育发展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07JJD88022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松涛;比较教育学学科形象的科学定位——教育形态类型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傅松涛;比较性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3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3期

4 叶峻;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社会生态学——兼议“生态系人”的特点和品质[J];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5 傅松涛;郝凌菲;;比较教育学的对应性全质教育形态研究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6 傅松涛,李经普;教育理论的综合化基础与历史性超越──社会生物学及其基本教育理念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傅松涛;教育本质研究中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科学统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傅松涛;刘旭东;;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形态化整合与提升[J];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9 赵卯生;杨晓芳;;阿格尔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四重维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8期

10 傅松涛;信息主体、学赋人权与终身学习[J];学术研究;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恒文;;批判维度和重建维度的统一——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李明;;生态危机与社会主义的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构建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刘胜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4 惠保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生态价值观的重构[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5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于立勇;;对学习型社会体育教学目标构建的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童萍;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8 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评析[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10 李金辉;;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反思[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斌;张艳芬;;当自然遭遇无所不在的镜头——视频技术时代的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陈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傲特根毕力格;;“改善民生”是因袭相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吴苑华;;生存生态学:马克思生态学的“原码”思想[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曾文婷;;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态社会主义——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7 温天山;;试论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角色冲突[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8 肖剑鸣;吴璐琳;;论犯罪学的生态学化——西方犯罪学危机与犯罪生态学构想[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康瑞华;陈丽华;;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及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启示[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7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英杰;曹卫国;;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技术控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邓桦;云南文山蓝靛瑶“度戒”仪式教育过程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小红;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宫长瑞;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石文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静;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及对我国生态社会建设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庆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匡纯清;城市低收入社区构建学习型社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金燕;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崔常龙;基于生态维度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燕;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齐志端;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晏磊;关桂霞;陈家斌;吴太夏;邵轩;;基于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的仿生导航定向机理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顾明远;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傅松涛;比较教育学学科形象的科学定位——教育形态类型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王英杰;;再谈比较教育学的危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5 傅松涛;比较性教育是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6 张祖勋;航空数码相机及其有关问题[J];测绘工程;2004年04期

7 李博;晏磊;张立福;;传感器光谱指标对植被光谱模拟精度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7期

8 傅松涛;教育本质研究中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科学统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9 傅松涛,阎效鹏;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傅松涛;WTO:中国教育的真正世界舞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太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信息 第11届世界大会,韩国,2001年7月[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1期

2 孙启林,朱成科;全球化、本土化及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历史使命与课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3 李现平;比较学科——理解比较教育学的一个可能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S1期

4 卢晓中;当代比较教育学研究的发展动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杨杏芳;文化的视角与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3期

6 王勇;比较教育学与想象的可能[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7 卢晓中,喻春兰;当代比较教育学方法论的发展趋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项贤明;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比较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傅松涛;比较教育学学科形象的科学定位——教育形态类型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10 于颖;;试论日本比较教育学的边缘化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英杰;比较教育学的理论探索[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2 孙启林;与巨人同行[N];光明日报;2013年

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特级教师 靳忠良;在比较中洞悉力量和方向[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贾云海;读者·作者·朋友[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褚远辉;教育科研别“替外国人拉洋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李现平;吾师之道 和而不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李海霞;您是否知道您为教育负担了多少[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简介[N];光明日报;2001年

9 ;秉承百年传统 再创世纪辉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柯伟;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专家[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玉旭;当代中国大陆比较教育学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2 卫沈丽;试论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民族志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常媛媛;施瑞尔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郎伊朗;澳大利亚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15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615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