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理论、制度与表达:教育实践分析的多重框架

发布时间:2018-04-15 06:32

  本文选题:理论—实践 + 制度—实践 ; 参考:《教育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争论,产生了对教育实践的逻辑、策略的关注。在关于教育实践的理论研究中,分别形成了"理论—实践"、"制度—实践"两种规范体系的分析框架。理论逻辑的特性限制了"理论—实践"分析框架对教育实践的把握;而"制度—实践"的分析框架仍然难以解释日常教育实践的丰富形态。针对上述两种"规范—实践"分析框架的"解释残余",引入"表达—实践"的分析框架,尝试揭示教育实践在与理论、政策的张力乃至和"表达"的背离中自身独特的逻辑,并重新审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Abstract]:The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has brought about the attention to the logic and strategy of educational practice.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ory-practice" and "system-practice" is form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oretical logic limit the grasp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theory-practice", while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system-practice" still cannot explain the rich form of daily educational practice.In view of the "interpretation remnants" of the above two "norm-practice" analytical framework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expression-practice", and tries to reveal the unique logic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deviating from theory, policy tension and even "expression".And re-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课题批准号:BAA120010)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0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海;;教育评价能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转化[J];现代教育科学;1989年03期

2 ;英强调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新教师[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1年01期

3 李兵;教育的符号之境[J];教书育人;2003年12期

4 王柔刚;校本课题研究及案例设计[J];南昌高专学报;2005年05期

5 蒋纯焦;曾令奇;;梁漱溟教育思想评析[J];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赵玉慧;;关于严复教育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郑葳;王大为;;生态学习观及其教育实践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1期

8 沈卫华;;教师职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模式的反思[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9 詹向红;;从《办学公文稿》看吴汝纶教育思想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鲁娅妮;;再论卢梭:教育领域的批判与影响[J];前沿;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海兵;;匡互生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畅红琴;;李道纯的教育哲学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曹青阳;;毛泽东同志教育实践的若干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郭文峰;;不来改变我,但来修改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安永新;梁茂林;;黄质夫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在琳;;序[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周小李;;新中国教育方针之“血脉”与“灵魂”溯源[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庄明水;;陈宝琛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茗;;试论张腾霄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胡正强;;郁达夫的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宇;做好“结合”文章 推动活动深化[N];秦皇岛日报;2007年

2 高峰;幸福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实践[N];天津教育报;2008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伟;把脉“教师抄袭”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通讯员 龙钢 周金瑞 记者 朱珉迕;首批“同心”教育实践基地挂牌[N];解放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乔欣;“电子书包”进入教育实践[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纳溪区护国镇高桥小学 王德云;加强感悟教育的理论性探究[N];泸州日报;2008年

7 李冲锋;展示西方教育思想的画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刘旭东;教育学:问题与出路[N];光明日报;2008年

9 李学农 南京师范大学强化培养学院院长,博士、教授;把握住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蒲宣 洪继东;“四位一体”茶乡教育模式折射蒲江大教育实践[N];成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森林;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海波;教育问题的前提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旭洋;论教育“主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新华;近代中国教育如何可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亮;教育学的“实践”关怀[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莹;日本近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实践[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多俊岗;袁世凯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D];河北大学;2006年

2 徐丽苹;王先谦的教育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吴亚芬;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美霞;对教育实践进行规范的理性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5 张静;布迪厄实践逻辑视阈下的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吴值敬;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述评[D];扬州大学;2009年

7 叶海燕;维新时期女子教育思潮及实践[D];湖南大学;2009年

8 何小忠;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关系的尝试性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季仲平;张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秦莉冰;欧文的教育实践与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52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752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