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品格的形成及德育镜鉴——《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视角
本文选题:尼各马可伦理学 + 品格形成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亚里斯多德认为,优良品格的形成是个体与父母、社会及环境互动与强化进而形成习惯的过程。在习惯习得之初,尚需外在奖惩手段的辅佐;随着练习的不断强化,正向的习惯逐渐成为自然,最终成为人类浑然不觉的第二天性。品格习得的过程,不仅关乎"你做什么",而且还关乎"你喜欢做什么"。品格的习得与完善,既需要实践智慧的不断试误与验证,又需要理性反思的持续萃取与升华。抑或说,需以"中庸"为尺度,合理地衡量人类天性中的欲望、欲求和激情,使之与"何为美德"的理性反思及判断达到均衡一致,最终获致理性与欲望及情感的和谐统一。
[Abstract]:Aristotle believ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good character is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and reinforcement between individual and parents, society and environment.At the beginning of habit acquisition, external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re needed. With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practice, positive habits become natural gradually, and finally become the second nature of human being.The process of character acquisition is not only about what you do, but also about what you like to do.The acquisition and perfection of character need not only the trial and error of practical wisdom, but also the continuous extraction and sublimation of rational reflection.In other words, we should take the "mean" as the yardstick, reasonably measure the desire, desire and passion in human nature, so as to achieve a balance with the rational reflection and judgment of "what is virtue",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reason, desire and emo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课题“先秦道家道德谱系及德育镜鉴——以老子为中心的考察(BOA140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德芳;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中国民族教育;2003年05期
2 邓友超;;论实践推理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赵瑞情;范国睿;;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2006年07期
4 赵海燕;;教师实践智慧的消解与生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许占权;;提升教育实践智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6 黄文浩;;从教师实践智慧看我国的教师培训[J];教育导刊;2007年11期
7 席梅红;;论教师实践智慧的可言传性[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0期
8 胡红梅;;“可信又可爱”的教师实践从哪里来——《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评介[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9 张晓峰;;解读教师实践智慧的内涵及其特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张光陆;;教师理解与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J];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闽杰;高静峰;;重视“草根式”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A];福建省行知实验校校长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张滢;“指标到校”考验教育部门实践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3年
2 李雪林 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 苏州市名师 名校长 吴江高级中学校长;德性生成:基于“人的发展”的教育实践智慧[N];江苏教育报;2014年
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邓友超;呼唤一种既可信又可爱的教师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林丹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讲师;注重名班的实践智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于荣华;校本“热”的冷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杨绍福 福建福州;应给现任农村教师读研机会[N];中华新闻报;2006年
7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局长 李仲生;校本教研:实践中的智慧再造[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雨亭;开启教师的教育情感[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周建国;教师培训正从“边缘”走向“中心”[N];中国教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席梅红;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强;教学场域中的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洪鲁鲁;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实践智慧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苗苗;论教师的实践智慧[D];西南大学;2008年
4 王洋;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养成[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5 禹英露;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朱光明`;教师发展的实践智慧取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丽;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海龙;作为实践智慧的工程[D];浙江大学;2012年
9 沈艳;初任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沈红霞;智者之思与仁者之行[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1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7611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