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论哲学解释学视角下德育主体间的平等对话

发布时间:2018-05-04 07:47

  本文选题:哲学解释学 + 德育主体间关系 ; 参考:《教育探索》2014年10期


【摘要】: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德育主体间关系即"我—你"主体间对话关系、以"真问题"来引导的平等对话关系、"以情动人"的平等对话关系。也就是更加强调师生主体间的平等对话与理解沟通。这一顺应时代的呼唤,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is the dialogu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I and you", the relationship of equal dialogue guided by "real problems", and the equal dialogue relationship of "moving with emotion". That is, more emphasis on equal dialogue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conformance with the call of the times is conducive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man and man, and man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 动情是德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徐振轩,徐叶;海德格尔视野里的现代技术与人类命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张传开,余在海;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牛文君;;具体化:关联伽达默尔诠释学和实践哲学的重要概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鲍永玲;;共在、同居和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9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同胜;;关于《水浒传》误读误解问题的探讨[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鸣;丝网版画的印痕魅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治红;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茶馆》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慧丽;;哲学解释学的“理解”观对学生情感评价的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陈丽华;;哲学解释学视角下学生与课程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3期

3 周亚祥;;翻译理解的哲学解释学阐释[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何媛;;哲学解释学之间距化概念对学前课程的启示与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5 石辉;;理解儿童的理解——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9期

6 A.依温 ,O.富尔曼诺娃 ,亦舟;哲学解释学和科学知识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6期

7 张丹;;“西方哲学解释学”中国化的思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蒋平;;哲学解释学方法探析——对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的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9 吴琼;姚伟;;“理解”的失落与彰显:哲学解释学视角下教师评价的反思[J];教育科学;2010年06期

10 薛美薇;;翻译研究的哲学解释学视角[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穆树航;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生命教育[D];河南大学;2012年

2 李冰;哲学解释学视域中的德育理解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42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842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0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