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民族志:经历、困惑与反思
本文选题:教育民族志 + 困惑 ; 参考:《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教育民族志是运用民族志的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文化传播,尤其是学校教育及其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或者一种文本叙述形式。在取得田野调查收获的同时,也会产生语言、参与程度与角色转换、性别和年龄、田野调查技术、田野伦理道德与责任等方面的困惑。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当今民族志研究面临的挑战。有必要尝试一些新的收集和分析民族志资料的方法或途径,创新教育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教育民族志研究范围,从而达到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族教育的目的。
[Abstract]:Educational ethnography is a kind of research method or a form of text narration which uses ethnographic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o study cultural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school education and its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language, participation and role change, gender and age, field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field ethics and responsibility are also produced. To some extent, this represents the challenge facing the study of ethnography. It is necessary to try some new methods or ways to collect and analyze ethnographic data, to innovat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al ethnography, and to further expand the research scope of educational ethnography so as to achie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purpose of Chinese nation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研究”(项目编号:13BMZ064) “荣达教育资助基金”民族教育研究课题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2013年度课题“学校教育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以内地新疆高中班为例”(项目编号:RDND1304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袁同凯;;在异域做田野:老挝的经历——兼论田野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王铭铭;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J];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3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J];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4 吴晓蓉;;中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述评[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5 袁同凯;;学校、社会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情境观[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6 袁同凯;;George D.Spindler与文化教育人类学的成长——兼述弱势群体或少数民族在学业上遭遇的不公待遇[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7 周华山;女性主义田野研究的方法学反思[J];社会学研究;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遥;;桐城六尺巷传说的人类文化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吴晓;;文化对话与视域融合:研究生师生关系的现代性视野——教育人类学的分析框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3 丁思洋;;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视域中我国当前人的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4 刘俊清;甘开鹏;;论妇女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途径:人种方法论的视角[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5 宋嘉健;;空间观对教育人类学实践的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黄晓玲;倾听 参与 发展——试论女性主义研究视角对弱势群体关照的意义[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4期
7 佟新;;30年中国女性/性别社会学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3期
8 张宏宇;;教育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J];高教论坛;2010年09期
9 李泽林;;中国教育人类学本土化取向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10 孙杰远;;教育人类学应用之问[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地方性知识学校传承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水镜君;;在对话中探寻中国清真女寺史——兼谈回族学建设中理论、方法的探索与创新[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罗利群;;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林晓珊;;走向“理论自觉”与“方法自觉”:妇女/性别社会学在中国(1995-2010)[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研究方法论探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艾清;牛录—新疆锡伯族族群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瞿天凤;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绣象征文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杨戴云;多元权威冲突与交错[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马春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罗惠,
本文编号:1940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194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