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应对

发布时间:2018-06-19 16:36

  本文选题:青少年 + 网络道德 ; 参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期


【摘要】:当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会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域,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研究的重点,青少年参与网络所引发的各种道德与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明确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价值"这一前提性问题基础上,主要通过文献研究、网络观察及深度访谈等途径,从5个维度解析了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成因,并以线上线下衔接、三个维度融合,提出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应对策略是自身层面:强化道德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学校层面:优化道德教育机制,不断增强道德教育实效;社会层面:创新道德教育载体,营造良好道德教育氛围。
[Abstract]:Nowadays,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the network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people's life, the network morality is the focal point of the social morality research, the young people's participation in the network causes all kinds of moral and social problem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prelude problem of "the value of teenagers' network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and its causes of youth network moral anomie from five dimensions, mainly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network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hree dimens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strategy of dealing with network moral problems of teenagers is self-level: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moral responsibility,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own moral accomplishment; School level: optimize the mechanism of moral education, Social level: innovating the carrier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reating a good atmosphere of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2016023)
【分类号】:G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清华;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与“网德”培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彭达稳;洪河条;赵军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4期

3 张迪;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探析[J];河南科技;2005年12期

4 张丽萍;;论医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6年07期

5 戴新利;;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6 叶子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许欣欣;;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王建凤;;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原因及解决策略[J];南方论刊;2007年02期

9 李晓洁;;浅谈高校如何应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J];职业时空;2007年04期

10 郝兆丰;李军;;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防治体系的构建[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魏婧;;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波;周大镯;郜江磊;;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防治[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3 檀江林;;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危害与治理[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河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涂小雨 ;治理网络道德失范的路径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刘微;网络道德失范挑战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玄;论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2 刘燕;高职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4 王超;网络道德失范及建设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5 赵丹;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调适机制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6 雷娅妮;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7 李玲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聂丽;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马敦;网络道德失范与治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常方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其引导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0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040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