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级与文化再生产——不同社会阶级家长的社会资本对文化再生产之结构化影响及其因应之道
本文选题:文化再生产 + 社会网络 ; 参考:《教育学术月刊》2017年01期
【摘要】:文化再生产理论主张,习性影响学童的学习表现,文化资本是发展习性的基础,经济资本是转化文化资本的条件,如此教育成就与社会阶层紧密构成结构化形态。由于社会网络流通有用的讯息,所以如果劳工阶级家长建构适切的社会网络,便可获得正确的教育讯息,以采取适切的教育行动,提升子女的学习表现,进而脱离经济资本不足的结构化限制。基于此种关联性,文章剖析社会网络形态与社会阶层的关联性,并指出封闭性与开放性社会网络存在互补特征,但是中上阶级家长的主动作为使他们能同时拥有这两种形态的社会网络,因而强化既有文化资本的优势。相反的,劳工阶级家长的交往对象往往局限于劳工,此种封闭性网络难以流通有用的教育讯息,致使无法发挥社会资本在教育行动的辅助功能。此种差异衔接结构化的文化再生产现象,为削弱这种结构化社会控制,学校应主动与劳工阶级家长建构开放性社会网络,提供适切的教育讯息,进而提升其子女的教育成就,落实教育均等之理念。
[Abstract]:The theory of cultural reproduction argues that habit affects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cultural capital is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habits, and economic capital is the condition of transforming cultural capital, thu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and social strata closely form a structured form. As social networks circulate useful information, if working-class parents construct appropriate social networks, they will be able to obtain the right educational messages to take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actions to enhance their children's learning performance. Then break away from the structural restriction of insufficient economic capital. Based on this corre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network form and social stratum,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losed and open social network have comp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But the initiative of upper-middle class parents enables them to possess both forms of social networks, thus strengthening the advantages of existing cultural capital. On the contrary, the contact object of working-class parents is often confined to labor, and this closed network is difficult to circulate useful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which makes it impossible to play the supplementary function of social capital in educational action. In order to weaken this kind of structured social control, school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onstruct an open social network with working class parent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To implement the idea of equality i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希腊克里特大学;郑州大学教育系;
【分类号】:G40-0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沛;;文化再生产的社会学理论基础——对西方古典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比较研究[J];理论界;2010年10期
2 让·克洛德·帕塞隆;邓一琳;邓若华;;社会文化再生产的理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7年04期
3 余秀兰;;文化再生产:我国教育的城乡差距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4 俎媛媛;;文化再生产视角下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1期
5 徐永;;考试的价值取向与教育公平研究——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视角[J];教育与考试;2010年01期
6 李霞;;文化再生产的迷思——对一个民族乡“土家女儿会”的考察[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徐晖;;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是形成我国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文化因素[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08期
8 甄国玲;;以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我国城乡儿童学前文化差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林秀珠;;从文化再生产视角解析中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J];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10 周美林;邓芷苡;;文化再生产视角下大学文化的批判价值[J];文学教育(中);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桂丽;;文化再生产视角下城乡基础教育差异探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 高书生;文化再生产论[N];人民日报;2011年
2 高丙中;传统节日与社会文化再生产[N];学习时报;2006年
3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教授 马志远;影响教育公平的两大资本[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4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谢宗顺 编译;文化再生产:不可忽略资源拥有数量及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D];南京大学;2002年
2 吕屏;传统民艺的文化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茜;上海赛马传统的文化再生产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2 雷喜斌;“重建”土楼[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张谌;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徐晖;中国教育城乡差别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2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04256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