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扩展、地区差异与入学队列:教育不平等的分布逻辑
本文选题:教育结果不平等 + 教育基尼系数 ; 参考:《教育与经济》2015年04期
【摘要】:本文利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以教育基尼系数作为研究工具,使用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分析方法,讨论中国教育结果不平等地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以往研究关注"均值的差异"不同,本文讨论的是"差异的差异",即教育不平等的内部差异。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入学队列的影响之后,教育扩展会带来教育不平等下降的结论依然成立;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最低的地区,教育不平等水平相对较高;在教育不平等更严重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不平等的作用更加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不平等水平是逐渐降低的,1978年以后入学队列的教育不平等水平相对与其他入学队列来说是最低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1% population sample survey in 2005, this paper uses the educational Gini coefficient as a research tool, and discuss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gional disparity of educational results in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near regression and quantile regression.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ce, that is, the internal difference of educational inequality. It is found that after controlling the influence of enrollment cohort, the conclusion that education expansion will bring about the decrease of educational inequality is still true, and the education inequality level is relatively high in the areas with the highest and low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areas where education inequality is more serious,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 more prominent role in education inequalit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 is decreasing gradually, and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inequality in enrollment cohort after 1978 is the lowest compared with other enrollment cohort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
【基金】: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从跨越数字鸿沟到消解数字不平等:‘一带一路’与西北地区信息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5LZUJBWZX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颜敏;王维国;;教育不平等的测度与分解——基于辽宁省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2 孙百才;;测度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教育平等——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3 吴德刚;中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教育发展不平衡性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1999年07期
4 聂江;;以基尼系数衡量的教育不平等与中国的实证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4期
5 张卓妮;吴晓刚;;农村劳动力迁移与中国工资收入不平等的地区差异:来自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证据[J];人口与发展;2010年01期
6 杨俊;李雪松;;教育不平等、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桐;;城乡义务教育物力资源配置不均衡现象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4期
2 沈祖超;阎凤桥;;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3 孙志军;杜育红;李婷婷;;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增量效果与分配效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4 林涛;成刚;;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公平的经验研究——基于浙江省普通小学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冯羽;胡咏梅;;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省际差异及特殊地区差异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韦吉飞;罗列;;中国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结构互动效应实证研究——1952-2004年[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黄潇;杨俊;;中国地区间教育不平等的分解及治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魏下海;张建武;余玲铮;;人力资本不平等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9 王维国;颜敏;;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与FDI互动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9期
10 崔惠玉;刘国辉;;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蓉;;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问题研究:历史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2 赖德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县际差异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沈华;岳昌君;丁小浩;;基于因子分析的教育不平等国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黄维;吴家鹏;;中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协调度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冯羽;;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省际差异及特殊地区差异研究——基于2008年<<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家鹏;;“金砖四国”教育平等程度与高等教育竞争力关系的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夏雪;;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文倩;李志岭;;教育获得方差的经济增长效应——来自中国大陆的经验证据[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晶莹;齐中英;;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力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斌;;我国教育发展的省际差异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娟;服务业FDI对中国的经济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9 兰景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戎天美;我国教育发展对贫困变动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袁春红;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汤华然;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玲馨;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变革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莹;中国教育公平度现状和对策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高伟华;省对县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式的设计与模拟[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张玉玺;高校助学贷款成本收益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弓志敏;小学教师工资、福利与教育质量关联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曲乐;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国;颜敏;;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与FDI互动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9期
2 吴方卫,张锦华;教育平等的地区分化与地区分化下的教育平等——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状况的一个考察[J];财经研究;2005年06期
3 刘海英,赵英才,张纯洪;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4 王德文;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07期
5 祝梅娟;我国省际间教育投入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2期
6 龚六堂,谢丹阳;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8 杜鹏;基于基尼系数对中国学校教育差距状况的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03期
9 刘云忠;徐映梅;;我国城乡教育差距与城乡居民教育投入差距的协整研究——基于1990~2005年的数据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年04期
10 孙百才;;测度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教育平等——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涛;黄宁;;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J];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2 闫燕;;和谐教育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要影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11期
3 王秉琦;贾鹏;;教育结果公平:大学永恒的追求[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23期
4 辛丽春;;教育结果正义性缺失的两种表现[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5 张意丽;李贞;梁华定;高志荣;;试论我国教育结果公平的立足点与致力重点[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刘春平;;蛰伏的美丽[J];山东教育;2009年32期
7 任春荣;辛涛;;学校在教育结果公平进程中的作用——基于学校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视角[J];基础教育;2011年02期
8 辛涛;田伟;邹舟;;教育结果公平的测量及其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9 张开会;;宽容的力量[J];贵州教育;2013年06期
10 刘会贵;;论教师的教育过程幸福与教育结果幸福[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傅悦;;平衡[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罗红;;让规则简单起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3 成兰;;七年级语文教学的均衡发展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4 任庆灵;;班主任工作巧用“情商”[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5 倪健;;浅谈班主任工作的反思[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杨婷;静观“育儿宝典”[N];光明日报;2001年
2 郭良靖 姜普敢;关于我国教育公平几个焦点问题的思考[N];发展导报;2003年
3 本报评论员 褚清源;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N];中国教师报;2014年
4 谢维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面临二难选择[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曹林;高考的公平仍然是“粗糙”的[N];东方早报;2007年
,本文编号:2108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108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