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个体生命视角下的创造与教育

发布时间:2020-05-22 00:57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教育界出现了一股重视创造性的热潮,但是由于功利主义和工具论的思维方式,人们仅仅从外在物质成就来看待创造性的教育价值,从而使得饱含生命灵性的创造性被物化了。因此,本文试图在个体生命的视角下重新理解创造性的完整含义,并由此提出实现教育创造性追求的建议。 论文首先在第一部分分析了创造性的物化现象,指出了物化的创造观的教育弊端。在第二部分,论文重新解读创造性。教育和教育研究中“创造性”概念的物化,在思维方式上是人们头脑中的名词思维在作怪,因此要破除名词崇拜的幻想,进入到动词思维中。在辨析了创造性各种词性的用法之后,论文指出概念使用可能存在的危险。单纯心理学背景下的创造性概念就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心理学的“创造性”概念并不能直接作为教育学视野下的“创造性”概念所用。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教育学的视野,因此它的核心思维方式也应该是“动词思维”。“创造性”与人的存在的内在关联性,意味着我们谈“创造性”都是立足于人的根基之上。论文还提出了创造性是本体—生命层面和工艺—技能层面的复合结构,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论文第三部分集中探讨了生命与创造的关系,生命的本质在于创造,认为创造性是生命的智慧境界。论文第四部分则主要探讨教育的创造性追求。首先对创造性能不能教进行了理性思考。接着论文认为在生命视野下教育培养创造性,既要从生命创造冲动为出发点,又要引领学生走入材料世界。论文最后从唤醒生命意识,开启创造天性,形成创造的心向;激发生命直觉;善于过创造性的生活,在创造体验中激发创造;重视轻松的游戏精神;善于处理教育中“无”与“有”的关系;呼唤支持创造的社会文化环境;焕发教师的生命创造活力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教育学视野下关于创造性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1期

2 王鹏;;于历史外整饬生命的脉络——尤凤伟土改题材小说的个体生命叙事解析[J];北方文学;2016年20期

3 化桂珍;;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探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5年06期

4 尹小玲;;从《三十二》到《二十二》:记录的力量[J];电影文学;2018年14期

5 黄先开;殷丙山;;网络教育学的学科可能性与基本问题探讨[J];开放学习研究;2017年06期

6 瞿葆奎;;教育学信条[J];新教师;2018年03期

7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书育人;2005年16期

8 刘帆;;女性主义与教育学[J];文教资料;2006年35期

9 刘庆昌;;教育学是什么?[J];教书育人;2008年25期

10 李燕华;;反思中国教育学百年发展[J];内蒙古教育;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静;;写作:学生个体生命的宣示[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袁尔纯;;潮州歌册的社会教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教育学方法论是什么?[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肖绍明;;教育学的话语分析转向[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6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7 石芳芳;;浅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趋向[A];2014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黎陈玉;;探索教育对策,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广东省湛江市第四小学“教育学困生对策”研究阶段性总结[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10 张宏;;帮助您的孩子顺利步入小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袁宝年;主题教育学为先 触动心灵见实效[N];内蒙古日报(汉);2019年

2 王攀;谁最该听总理讲“穷人教育学”[N];中国青年报;2007年

3 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人人都需要学习的教育学[N];光明日报;2015年

4 王晋;不能跳过的一本教育学著作[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王g,

本文编号:2675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675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