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40-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群;谈素质教育问题(上)[J];民族工作;1998年03期
2 沈浮;对加强国民素质教育的浅显认识[J];继续教育;2005年11期
3 王葆珍;;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问题[J];才智;2010年01期
4 朱玲;张玮;;中学语文课改 如何实行素质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0年02期
5 郭金玲;;谈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0年29期
6 劳凯声;;素质教育挑战现代学校功能[J];中国教师;2006年01期
7 陈会芹;;浅析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J];内江科技;2008年05期
8 阚国栋;;谈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7期
9 王小梅;对素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1996年06期
10 耿立军;;浅谈职业大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J];学理论;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兆军;孟炎;王宁;;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与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阎国智;杨士林;;大学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问题[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3 江晓林;苗雨;;浅谈专业课中加强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孙成志;朱福海;吴文凤;;论海船驾驶人员的航海气象素质教育[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天气与航海安全论文集[C];1997年
5 陈丽娟;;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效果[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6 黄楠森;;序[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黄新;张立新;;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陶西平;;关于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明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坚持长期奋斗——中国职教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闭幕词[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春茂;;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斌 记者 李文武;朝天区为干部“减负”[N];广元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小梅;“减负”在负重中前行[N];贵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郭明新;学生教辅书流行“减负”[N];烟台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周波;殊途“减负” 同归“素质”[N];成都日报;2009年
5 王益民;“减负”关键是先减掉“心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通讯员 何顺全;河口聘请24名监察员督察“减负”工作[N];红河日报;2009年
7 ;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N];昆明日报;2009年
8 庞丽平;冷静看“减负”[N];汕尾日报;2009年
9 辛成;让学生真正实现“减负”[N];铜川日报;2010年
10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姜明安;领导不“减负”,百姓就得“增负”[N];北京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芹;农民市民化素质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高杰;初中生化学课业负担的现状及“减负”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P;《论语》中的素质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文;现代农民素质教育浅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谭敏;任务型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园;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乔;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政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9 聂国山;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沈晴;民国时期著名中学的办学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20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82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