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视“教”到凸显“学”:教会学习教学思想在我国的创生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1-02 08:46
从古至今,随着教学重心在学和教之间来回更迭,教学任务在我国的不同时期凸显出不同的时代主题。古代虽未明确提出教会学习的主张,但已有其思想萌芽;从清末到20世纪70年代,教会学习不是讨论的焦点; 20世纪80年代在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下教会学习重新成为教学的重要议题;在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教会学习的内涵不断丰富,从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向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素养趋近。为切实教会学习,应从多学科视角进行具体化的探索。
【文章来源】: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教会学习教学思想的历史嬗变
(一)古代:教会学习的思想萌芽
(二)清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教学重心转向教,教会学习被弱化
(三)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后期:教会学习重新成为教学的时代任务和重要议题
(四)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教会学习的内涵不断丰富
二、教会学习教学思想的落地和落实
(一)教会学习应走向具体化
(二)教会学习要有多学科的视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教是为了不教”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J]. 任苏民.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2)
[2]当代教育的主题和归宿:提升学生学习能力[J]. 时龙.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
[3]论马克思语境中的“自主活动”[J]. 何中华. 东岳论丛. 2012(04)
[4]学习指导的基本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 李如密. 中国教育学刊. 2001(03)
[5]关于“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几个理论问题[J]. 教育研究. 1996(06)
[6]我国中小学学法指导的经验总结[J]. 钟祖荣.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02)
本文编号:2953046
【文章来源】: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教会学习教学思想的历史嬗变
(一)古代:教会学习的思想萌芽
(二)清末至20世纪70年代末:教学重心转向教,教会学习被弱化
(三)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后期:教会学习重新成为教学的时代任务和重要议题
(四)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教会学习的内涵不断丰富
二、教会学习教学思想的落地和落实
(一)教会学习应走向具体化
(二)教会学习要有多学科的视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教是为了不教”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J]. 任苏民.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2)
[2]当代教育的主题和归宿:提升学生学习能力[J]. 时龙. 中国教育学刊. 2016(10)
[3]论马克思语境中的“自主活动”[J]. 何中华. 东岳论丛. 2012(04)
[4]学习指导的基本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 李如密. 中国教育学刊. 2001(03)
[5]关于“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几个理论问题[J]. 教育研究. 1996(06)
[6]我国中小学学法指导的经验总结[J]. 钟祖荣.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02)
本文编号:2953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9530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