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延边地区朝鲜族个案考察

发布时间:2021-10-23 23:43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Internet迅速普及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至新旧世纪交替之际,互联网已将世界各国一“网”打尽,它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数字信息为主的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我国至1995年邮电部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服务以来,现网民规模已达3.38亿人,上网普及率达到25.5%。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互联网的推广运用也已具有一定规模,国内三大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网络宽带业务均已拓展至少数民族地区,从少数民族自治州到自治县均建有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网络给人类传播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教育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运用教育人类学、网络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参与观察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承进行跨学科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借用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理论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进行解读,为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整体研究建构一个直观形象、简单明了的模式框架,然后紧...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有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
        二、有关网络传播的研究
        三、有关网络对民族文化传承影响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及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的思路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传播模式理论
        二、文化适应理论
        三、文化冲突理论
    第六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参与观察法
第二章 信息社会的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及其要素分析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模式
        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要素分析
    第二节 少数民族文化的网络传承
        一、网络及其发展
        二、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界定
        三、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模式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化网站的类别分析
        一、政府组织网站:重要平台
        二、学校教育网站:主要阵地
        三、社会团体网站:自觉领域
        四、个人博客网站:感悟空间
    第四节 少数民族文化网站内容的文化选择分析
        一、政府组织网站内容:政治性选择
        二、学校教育网站内容:知识性选择
        三、社会团体网站内容:理智性选择
        四、个人博客网站内容:情感性选择
    第五节 少数民族网民的特征分析
        一、少数民族网民的基本特征
        二、少数民族网民的行为特征
    第六节 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媒介的特性分析
        一、网络媒介的交互性
        二、网络媒介的实效性
        三、网络媒介的多媒性
        四、网络媒介的虚拟性
第三章 延边地区朝鲜族文化网络传承的田野考察
    第一节 田野考察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一、考察的着眼点和主要问题
        二、考察的范围和抽样设计
        三、考察的方法与实施情况
    第二节 延边地区朝鲜族文化概况
        一、朝鲜族的族源与历史发展
        二、延边地区概况
        三、延边地区的朝鲜族文化
    第三节 延边地区朝鲜族文化网络传承的现状
        一、关于延边地区网络环境的情况
        二、关于被调查者文化认知和传承的情况
        三、关于延边地区朝鲜族文化网站的情况
        四、关于延边地区朝鲜族文化网站内容的情况
        五、关于延边地区网民网络应用的情况
    第四节 延边地区朝鲜族文化网络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延边地区朝鲜族文化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延边地区朝鲜族文化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三、网络"韩流"文化对延边地区朝鲜族网民的影响
第四章 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的教育人类学思考
    第一节 网络传承中的文化适应
        一、文化的数字化
        二、数字鸿沟
        三、文化适应
        四、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主体的媒介素养
    第二节 网络传承中的文化安全
        一、文化的开放性
        二、信息爆炸
        三、文化安全
        四、构筑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内容的"防火墙"
    第三节 网络传承中的文化冲突
        一、文化的多元化
        二、文化霸权
        三、文化冲突
        四、强化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承方式"多元一体"的整合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家庭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J]. 范婷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11)
[2]侗族民歌的网络传播[J]. 滕志朋,刘长荣.  民族文学研究. 2009(02)
[3]论现代西方的文化冲突理论[J]. 贺龄慧,周晓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4]浅论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J]. 杨其勇,王永川,钟琦.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2)
[5]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J]. 朱翠容.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6]蒙古音乐网络传播的“知沟现象”分析[J]. 吾英.  东南传播. 2008(12)
[7]网络传媒对当代满族文化传承的影响[J]. 李金涛.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
[8]少数民族青少年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 庄晓东,高云.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9]国外网络社会研究的新突破——观点评述及对中国的借鉴[J]. 蔡文之.  社会科学. 2007(11)
[10]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J]. 许颖.  国际新闻界. 2006(07)

博士论文
[1]文化传承与教育视野中的蒙古族那达慕[D]. 白红梅.中央民族大学 2008
[2]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 张霜.中央民族大学 2008
[3]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岳永杰.中央民族大学 2008
[4]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 王艳霞.中央民族大学 2007
[5]凉山彝族家支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刘正发(阿里瓦萨).中央民族大学 2007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网络文化研究[D]. 田贵平.天津师范大学 2006
[7]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D]. 金正镐.中央民族大学 2005
[8]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中的文化传承问题[D]. 王润平.吉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初探[D]. 易巧君.湖南师范大学 2009
[2]博客的社会文化分析[D]. 刘蓉.成都理工大学 2009
[3]1996-2004:中国大陆网络传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D]. 吴瑾.华中科技大学 2005
[4]民族高等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胡迪雅.中央民族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54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454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