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课堂学习存在感的体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等生课堂学习存在感的体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出现,中等生,一个易被教师忽视的群体渐渐地的成为教育研究里面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在过去对中等生的研究领域中,很多研究者都是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角度来试图对中等生这一群体进行研究。本研究试图以教育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以体验研究为方法,以中等生为研究对象,以课堂学习存在感为研究内容,秉承着“面向事物本身”的态度,关注中等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感的真实体验,从而对中等生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及阐释;试图回答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中等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其生活世界是怎样的?在这些生活世界中,他们存在感的体验是怎样的?第二,这些的体验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同时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三,这些体验对教师有什么样的启示。本研究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在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二章主要阐述了第一个研究问题,通过对中等生的叙事文本的反思,从他们上课回答问题、课堂表现、上台自我介绍、听课感受、向老师提问等日常学习情境几个方面入手,深刻体会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中等生存在感的体验感受,并对中等生在这些情境下的体验进行深刻地反思与提问,并提炼相关的主题;第三章,试图尝试着对中等生的本质进行追寻,形成论文的基本主题。中等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如下的问题:回应的落空、互动的形式、情感的疏离、标签的遮蔽、遥不可及的他者、内心的彷徨等。本文的第四章着重回答了第三个问题。为了让教师更好地走近中等生、理解中等生,尝试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建议:1.秉持教育学意向,了解中等生生命特性;2.倾情中等生,关怀中等生的情感体验;3.开展教育行动,消除中等生尴尬地位。
【关键词】:中等生 课堂学习存在感 体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26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0-11
- 一、素质教育下对中等生地位的关注10
- 二、自身作为中等生的体验与思考10-11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1
- 一、理论意义11
- 二、实践意义11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1-19
- 一、关于中等生的研究11-14
- 二、关于存在感的研究14-16
- 三、关于体验研究16-19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19-21
- 一、研究内容19-20
- 二、研究思路20-21
- 三、研究方法21
- 第五节 概念界定21-26
- 一、中等生21-23
- 二、课堂学习存在感23
- 三、体验研究23-26
- 第二章 直观现象:中等生课堂学习存在感体验描述26-37
- 第一节 描述中等生课堂学习体验26-35
- 第二节 提炼中等生案例的主题35-37
- 第三章 追寻本质:不能承受之轻——中等生的虚无37-44
- 第一节 回应的落空37-38
- 第二节 形式的互动38-39
- 第三节 情感的疏离39-40
- 第四节 标签的遮蔽40-42
- 第五节 遥不可及的“他者”42
- 第六节 内心的彷徨42-44
- 第四章 教育反思:中等生课堂存在的确认44-50
- 第一节 秉持教育学意向,重视中等生生命特性44-46
- 一、关注中等生的生命独特44-45
-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45
- 三、肯定中等生的发展潜能45-46
- 第二节 倾情中等生,关怀中等生的情感体验46-48
- 一、爱的在场46-47
- 二、富有同情47-48
- 三、呵护中等生的自尊48
- 第三节 开展教育行动,消除中等生的尴尬地位48-50
- 一、合理分配教育资源48-49
- 二、及时恰当地给予回应49
- 三、主动与中等生沟通、交流49
- 四、帮助中等生正确地自我认识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6
- 附录56-60
- 附录一:访谈提纲56-58
- 附录二:中等生体验写作指导58-60
- 后记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失控的Saner;;找个人,喂饱你的“存在感”[J];意林(原创版);2013年09期
2 袁建文;;存在感[J];写作;2013年12期
3 尹林;;我在清贫的青春里刷不到存在感[J];课堂内外(高中版);2014年09期
4 ;0存在感女孩“风向标”[J];人生十六七;2008年11期
5 周启欣;;寻找一种自身的存在感[J];新高考(物理化学生物);2008年Z2期
6 王小妮;;“存在感”的青春之惑[J];青年博览;2013年09期
7 袁建文;;存在感[J];青少年日记;2013年07期
8 李辉;黄堂红;;浅谈网络教育中学生社会存在感的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04期
9 刘洋;;留守儿童存在感的缺失与补偿——基于一个留守儿童W的个案分析[J];浙江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10 李菁莹;;大学校长的存在感[J];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雨晴;美非峰会:美国在非洲狠刷“存在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2 郭文婧 自由撰稿人;“双11”数据、存在感与质量谁在狂欢[N];企业家日报;2014年
3 葛瀚君 整理;导购感召力的培养[N];中国服饰报;2009年
4 李墨攻;感恩的力量来自慈善的“存在感”[N];东莞日报;2009年
5 姜智鹏;城市建构要在过去和未来间找到存在感[N];建筑时报;2013年
6 记者 钱梦妮;幽默给人存在感[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记者 王昊飞 王春燕;恶搞世界杯,“怒刷”存在感![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8 北京林业大学 朱建军;回归疗法 让迷失的心灵重归“家园”[N];健康报;2014年
9 刘思敏;“到此一游”的存在感与炫耀欲[N];中国旅游报;2013年
10 杜庆春;月亮背面,宁静的海[N];文汇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映雪;中等生课堂学习存在感的体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赵原;基于学生存在感的课程内容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3 张
本文编号:443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430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