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娄底市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21世纪,与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相适应的是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日益扩大。体现在东中西部经济带之间的绝对经济实力差距、同区域城乡之间的相对发展差距及行政等级相同的乡镇之间基础建设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教育投入与收益的发展上表现尤甚。主要表现在:(1)城镇学位不足。在城镇化浪潮中,大量农民及子弟涌入城镇,城镇学位和教师的供给相对滞后,大班额问题普遍存在。(2)在农村地区,大规模的撤校并点导致新的“读书难”问题又产生。(3)校际与城乡差距大。虽同属一个区域,但在硬件、软件、教师待遇和教育质量等各方面都存在差距,导致家长与教师择校,城乡差距更加明显。教育差距既是区域差异发展结果,也是促成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的原因。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初级阶梯,要解决学生起跑线上“读书难”的问题,要协调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与学校的合理规划布局等基础目标。本文以湖南省娄底市为例,在ArcGIS10软件平台支持下,选取了区位熵、最近距离模型、空间覆盖水平测度和交通网络可达性等指标,对湖南省娄底市初级中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进行研究。选取指标模型,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如教师人数、学历、学校面积等)进行数学统计定量分析,分析城乡不同区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结合教育公平指标数据与娄底市初中教育空间配置的现状,分析原因。根据布局与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对策。研究表明:(1)初级中学数量与人口分布不协调。从县域角度来看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数量较多,相应的教育设施没有跟上步伐,且区域内部差距巨大。(2)最近入学距离与机会差异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镇,学生上学时间成本较其他区域要大。有些行政村没有选择机会,有些社区选择机会高达两位数,差异非常显著。(3)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均衡。学生在距离与教学质量的选择中,逐渐倾向于优先选择教育资源配置有优势的中心城区或集镇,同时学生的这种择校行为反过来推动城市的教育资源配置优势发展,导致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更显著。(4)交通可达性较差。娄底市整体交通不发达,可达性较差,区域内部从交通密度数值来看,差异并不大,娄底市各乡镇上学时间成本普遍较高。(5)教育资源的配置须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尤其必须平衡义务教育阶段的供给与需求,多从实现教育公平福利的角度考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与配置。GIS空间分析在学校布局规划起到了评估与前瞻预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空间布局 公平性 义务教育 娄底市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52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2 国内外教育公平研究综述14-18
- 1.2.1 国外教育公平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内教育公平研究现状16-17
- 1.2.3 国内外空间公平性研究进展17-18
- 1.3 研究方案18-21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技术路线19-21
- 2 理论与方法21-29
- 2.1 基本理论依据21-22
- 2.1.1 科尔曼教育机会均等理论21
- 2.1.2 罗尔斯正义论21
- 2.1.3 循环累积因果论21-22
- 2.1.4 中心地理论22
- 2.1.5 资源优化配置理论22
- 2.2 研究方法22-25
- 2.2.1 评价指标体系22-24
- 2.2.2 数据来源24
- 2.2.3 数据库建立24-25
- 2.3 研究区概况25-29
- 2.3.1 区域自然条件25
- 2.3.2 基本人文特征25-26
- 2.3.3 人口受教育程度26-27
- 2.3.4 区域义务教育阶段概况27
- 2.3.5 区域经济发展概况27-29
- 3 娄底市初级中学布局分析29-39
- 3.1 空间分析方法30-31
- 3.2 娄底市初级中学空间分布特征31-37
- 3.2.1 初级中学空间分布集聚特征31-33
- 3.2.2 最近入学距离与机会空间差异特征33-35
- 3.2.3 教育资源配置空间分析35-37
- 3.3 交通可达性差异分析37-39
- 4 娄底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分析39-48
- 4.1 基于入学率的公平性分析39-40
- 4.2 教师专业素养对比40-42
- 4.3 千人拥有教师数及师生比42-44
- 4.4 教育存量公平44-48
- 4.4.1 城、镇、村人口教育存量对比45-46
- 4.4.2 城乡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对比46-48
- 5 娄底市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评价与对策48-52
- 5.1 整体评价48-49
- 5.1.1 初级中学数量与人口分布不协调48
- 5.1.2 最近入学距离与机会差异显著48
- 5.1.3 交通可达性较差48
- 5.1.4 教师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48-49
- 5.1.5 城乡教育总体差异大49
- 5.2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49-50
- 5.3 学校合理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50-52
- 6 结论与展望52-54
- 6.1 主要成果与结论52-53
- 6.2 不足与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7
- 感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海;李佳佳;;江苏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受益公平性研究——基于收入差异视角[J];学海;2009年06期
2 牟俊霖;;我国医疗筹资的公平性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数据[J];人口与经济;2010年06期
3 金久仁;;家庭背景与毕业生职业获得关系的公平性研究[J];教学研究;2009年02期
4 申曙光;孙健;刘巧;周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平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9年05期
5 高环成;闫凤如;油新华;冯旭东;王小勇;;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6 王晶;;中国农村医疗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全国八个农业县医疗筹资系统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8年05期
7 杜建慧;熊露;;高招及其政策公平性研究综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李晓燕;谢长青;杨明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平性研究——基于黑龙江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的实证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翟铁民;陶四海;赵郁馨;;教育和卫生公平性研究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年09期
10 张琪;张捷;;医疗保障水平与制度公平性研究——以北京市医患关系调查与医保制度分析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公平性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贤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2 刘茂伟;贫困农村地区社会性别与卫生公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银;中国医生、护士和床位省际分布的公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梁贵琪;广西卫生筹资公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美琳;监测地区产科资源配置和利用现状及公平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
4 刘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的公平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亮;娄底市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滕文;中国卫生筹资公平性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7 刘述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林俊聪;基于住院费用的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9 陈欣;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10 魏敏琦;浙江省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娄底市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1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46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