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传统与交互的生成——教育学知识建构的跨文化比较
本文关键词:多元的传统与交互的生成——教育学知识建构的跨文化比较
【摘要】: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系统中,教育学的认识论取向和方法论体系往往有不同的偏好或选择。跨文化比较可勾勒德国、英国、美国、中国等国教育学在知识建构方面积淀的独特传统,即德国主要以规范科学为主导,英国以基础学科为支撑,美国以经验研究为取向,中国则以实用逻辑为依归。但是,这些传统之间并非彼此封闭或不可通约的,相反它们在交互中逐渐生成了一些共通的趋向,即走向学科间的开放、方法论实用主义和教育实践的观照。在此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应立足实用的传统,广泛汲取他国教育学传统的资源,重视本土教育知识或理论的建构。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教育学 知识建构 跨文化比较
【基金】: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学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以班尼特的观点,任何学科都内在地包含了认识论维度和社会学维度。[1]前者关注的是在特定学科中什么算知识,这些知识是运用什么方法建构起来的,以及运用这些方法生产了哪些知识;后者关注的是前者是在怎样的社会结构中建立起来的。事实上,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系统中,学科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2 陈Z,;;知识建构:认知与技术的融合[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谢海波;;网络教师共同体知识建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4 张义兵;陈伯栋;Marlene Scardamalia;Carl Bereier;;从浅层建构走向深层建构——知识建构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5 马林;刘和海;;网络环境下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策略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林铭;袁磊;;中小学生知识建构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解决策略[J];教书育人;2009年S1期
7 安世遨;;儿童知识建构的对话路径[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年03期
8 丁家永;试析影响学习者知识建构的三大因素[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袁维新;影响知识建构的环境因素探析[J];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10 马丁;让知识在对话中建构[J];榆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少丽;赵建华;;基于课堂的知识建构环境研究[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2 容志贤;;一位建构主义的教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冯宇;全球视野下澳门学的知识建构与学术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河南科技学院 王慧君;科学探究:知识建构与科学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杨向荣;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N];文艺报;2010年
4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吴维俭;把握教学“四位” 打造“高效课堂”[N];学知报;2010年
5 《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 于春祥;预习“金点”[N];中国教师报;2011年
6 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陆新;高中物理课堂引入教学叙事[N];学知报;2011年
7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任友群;教育教学改革要睁眼看世界[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玲;“由教而学”阅读课堂中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赵怡;基于知识建构的在线异步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觅;促进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知识建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志娟;区域性在线教师培训的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惠;基于网络的知识建构共同体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付丽;高中生化学知识建构能力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7 卓小双;小学生知识建构中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周占美;知识建构学习能否帮助学生“减负”?[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丁亮;小学生合作学习知识建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陈t,
本文编号:591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9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