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新费希特研究及其教育学启示

发布时间:2017-07-31 11:41

  本文关键词:新费希特研究及其教育学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新费希特研究 劳特 教育学视角


【摘要】:新费希特研究基于更全面的材料,提出费希特独立完整的形象,挑战了传统的从康德到黑格尔的研究公式。劳特对国际新费希特研究居功至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影响。我国在费希特课题组的推动下融入了国际费希特复兴大潮,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费希特教育思想研究的升温要求教育学界对新费希特研究开放视野,领会问题意识,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新费希特研究 劳特 教育学视角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费希特(Fichte,1762—1814)是著名的哲学家,对教育也投入毕生的心血。费希特早年为了糊口曾做过几年家庭教师,于哲学界成名后则先后在耶拿大学和柏林大学执教,并担任柏林大学的首任校长。[1]自民国开始,费希特被认为是哲学家而非教育学家,[2]被当作教育史上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东辉;;论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中的教育思想[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梁存秀;;学者精神永存——忆《费希特全集》编纂者劳特[J];哲学动态;2008年11期

3 E.福克斯;张东辉;;追忆R.劳特(1919—2007)[J];世界哲学;2008年04期

4 叶秀山;;哲学之“锐气”久而弥笃——祝《费希特著作选集》(五卷)出版[J];博览群书;2007年06期

5 李文堂;费希特思想的独立形象——关于梁志学的费希特研究[J];博览群书;2004年12期

6 H.霍尔茨 ,傅海健;费希特研究报告[J];哲学研究;1989年10期

7 梁志学;从思想与信念的统一谈起——记第二届国际费希特哲学大会[J];哲学研究;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强;;新费希特研究及其教育学启示[J];课程教学研究;2017年03期

2 文丰;李笋;;费希特“新教育论”浅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宝梅;;试论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2期

2 王建华;;费希特“自我”异化批判中的理性主义精神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许凯;费希特不是民族主义者[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4 谢维和;论费希特的行动观[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01期

5 沈品发;;费希特的人性观初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6 曾宁波;试论费希特的高等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7 梁志学,郭大为;两部交相辉映的历史文献──评《费希特全集》与《同时代人谈论中的费希特》[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8 沈真,梁志学;费希特与马克思[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9 温纯如;完整阐明费希特思想的历史地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10 寿建纲;简析费希特哲学的三条原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志学;;费希特哲学体系简评[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赵鑫珊;;站在黑格尔和费希特墓前[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3 刘邦凡;;论马克思知识哲学思想及其研究[A];2007年全国哲学学科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汤姆·洛克莫尔;司强;;费希特的唯心主义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德国波鸿大学哲学系 Birgit Sandkaulen 谢永康 译;科学与生活:费希特笔下的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郭大为;费希特研究的新成果[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德国波鸿大学哲学系 Birgit Sandkaulen 谢永康 译;象牙塔内的宣讲制度和复述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杨海文;贺麟与“梁任公称费希特语”问题[N];中华读书报;2012年

5 德国波鸿大学哲学系 Birgit Sandkaulen 谢永康 译;知其所以然:科学的知性应用艺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德国波鸿大学哲学系 Birgit Sandkaulen 谢永康 译;面向自由的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杨一博;费希特与谢林论争“主客体统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董闪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德国浪漫派论“启蒙”与“自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何兆武(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沉钟亦悠扬[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10 赵伶俐西南大学文学院;真理是学者内心幸福感的根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通;自我的关切[D];吉林大学;2010年

2 黄振地;“自我”的形上建构[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从花;试论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博涵;论费希特的教育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沈梁亮;从后殖民视角分析胡伯特·费希特的小说《香芹》[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4 苏尧;费希特民族主义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俞伟峰;费希特的历史哲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丁云举;费希特知识学的建构、基本内容及方法[D];安徽大学;2002年

7 吴兆华;费希特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8 陆通;费希特以自由为原则的行动伦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毛林林;费希特主体间性思想论析[D];南开大学;2013年

10 李晶晶;费希特与马克思自由观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99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599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e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