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下的学具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下的学具设计与实现
【摘要】: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它是对数字化技术的延伸,是由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增强现实是利用数字摄像头来获取现实世界的物体、图案、标识等影像数据,同时使用计算机图形算法计算标记,使其在设定好的标识物上叠加一层虚拟的数字信息,让受众通过数字设备获取更多的动态信息(文字、图像、声音、三维模型、交互控制),从而使受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受众带来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得益于科技的不断进步,增强现实技术的“入门门槛”已经越来越低,目前很多不同领域的公司和机构亦已投身于增强现实的研发和创造之中。学具,辅助教学的工具,是学习者在学习时用来帮助学习者理解复杂事物的统称。学具可以通过具体实物或者模型等,为学习者提供直接的观察或者体验,使学习者将具象和抽象的概念结合起来,从而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增强现实学具,是在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基础下,将传统意义上的学具和计算机所制作的虚拟的、数字化的资源结合起来,为学习者更好地进行学习开发的基于数字化设备的学习工具。它不仅具有传统学具的直观、真实的优点,而且学习者还可以通过一定的交互操作,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进行学习,使其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优点是传统学具无法比拟的,因此增强现实学具可以借此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增强现实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学具等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总结了增强现实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从而为接下来的增强现实学具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随后,本文从增强现实学具的适用性分析、设计原则和具体的开发流程三方面对增强现实学具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本文最后对增强现实学具进行了个案研究。根据上一部分总结出的开发模式,详细阐述了开发增强现实学具的全部过程。首先从教学内容,学习主体,应用情境和途径三方面进行了需求分析;在设计阶段,完成了学习资源设计、程序设计和教学设计;在开发制作阶段,笔者用SketchUp、Photoshop等软件制作出了三维模型,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并使用“天眼”开发平台制作完成了增强现实学具的相关内容。增强现实学具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有效地进行情境学习,可以给当前的教学带来全新的体验,对未来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增强现实 学具 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1章 前言8-12
- 1.1 研究背景8-9
- 1.1.1 技术推进教学变革8
- 1.1.2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亟待变革8-9
- 1.2 研究目的、内容、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研究内容9
- 1.2.3 研究意义9-10
- 1.3 概念界定10-12
- 1.3.1 学具10
- 1.3.2 增强现实10-11
- 1.3.3 增强现实学具11-12
- 第2章 研究综述12-26
- 2.1“增强现实”相关研究12-21
- 2.1.1“增强现实技术”12-17
- 2.1.2“增强现实在教育中的研究”17-21
- 2.2“学具”相关研究21-26
- 2.2.1 发展历史21-22
- 2.2.2 现代学具22-26
- 第3章 增强现实技术下的学具设计26-34
- 3.1 增强现实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26-28
- 3.1.1 情境认知理论26
- 3.1.2 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26-27
- 3.1.3 沉浸理论27
- 3.1.4 多元智能理论27-28
- 3.2 增强现实学具的适用性分析28-29
- 3.2.1 增强现实学具的优势28
- 3.2.2 增强现实学具的应用途径28-29
- 3.3 增强现实学具的设计原则29-30
- 3.4 增强现实学具的开发流程30-34
- 第4章 个案研究34-50
- 4.1 需求分析34
- 4.1.1 教学内容34
- 4.1.2 学习主体34
- 4.1.3 应用情境和应用途径34
- 4.2 设计阶段34-37
- 4.2.1 学习资源设计34-35
- 4.2.2 程序设计35
- 4.2.3 教学设计35-37
- 4.3 开发制作阶段37-47
- 4.3.1 开发工具的选择37-40
- 4.3.2 学习资源的制作40-41
- 4.3.3 增强现实学具的开发41-46
- 4.3.4 调试和发布46-47
- 4.4 增强现实学具的使用47-49
- 4.5 项目评价49-50
- 第5章 结语50-52
- 5.1 研究小结50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56-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硕;;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04期
2 雷静;;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35期
3 蔡新元;陆晴漪;;增强现实技术在传统儿童书籍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李婷;朱琨;李子运;;基于“视联网”增强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4期
5 张鹏飞;;增强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6 吴丽丽;李子运;张田;;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2年07期
7 ;让展品活起来[J];科学启蒙;2013年02期
8 谭小慧;周明全;樊亚春;范鹏程;赵春娜;;多标志齐次变换的增强现实技术与虚拟教育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9 乐与;;视野[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10 伊安·E·穆勒;;虚拟与现实玩跨界[J];科技创业;2012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鹏;王涛;丁大勇;张益民;毕文元;包英泽;;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三维导航[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2 朱杰杰;潘志庚;孙超;;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综述[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靖;王涌天;林精敦;吴仑;郭俊伟;丁刚毅;;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圆明园景观数字重现[A];中国计算机图形学进展2008--第七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宁;赵越;;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傅嘉;京东方认购美国可穿戴公司股权[N];中国证券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逄丹;畅游世界的多媒体“随身听”[N];通信产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霞;虚实交错的时空体验[N];科技日报;2009年
4 多伦多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 侯明;在想象与现实之间[N];科技日报;2002年
5 本报通讯员 宋北辰 本报记者 吴红梅;玩转大数据,它会知道你恋爱了[N];新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波;增强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夏少琼;增强现实技术在儿童出版物中的应用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学占;面向腹腔微创手术的增强现实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董小斐;基于物理引擎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路玲玉;增强现实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6 殷素莎;基于视觉跟踪注册的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熊红艳;基于标志的增强现实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刘栋;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留言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雷正龙;基于Android的增强现实技术在旅游体验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10 罗永东;基于Unity3D的移动增强现实技术与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19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619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