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角下的教育理论原创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02:11
本文关键词:实践视角下的教育理论原创性问题研究
【摘要】:众所周知,中外教育史上产生了众多著名教育家,如西方的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裴斯泰洛齐,前苏联的马卡连柯、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民国时期的陶行知、蔡元培、陈鹤琴、晏阳初、黄炎培。而当代以来,许多新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逝世后多被誉为“教育学家”而不是教育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建国后绝大部分学者偏重于教育理论研究,而鲜有人长期扎根于教育实践。本文基于实践的视角,分析当前社会呼吁原创性教育理论的必要性,指出现有教育理论难以指导实践,探讨教育理论原创存在的困境,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阐述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基于时代背景与社会要求分析当前呼吁原创性教育理论的必要性。第二章:从现有教育理论存在“拿来主义”、对中国教育实践缺乏深入关注以及对中国教育传统不够重视三个方面来阐述现有教育理论难以指导实践。第三章:从引领实践、培养研究者、学科建设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分析基于实践进行理论原创的现实必要性;从国外、民国及建国后有影响的教育家们长期扎根于教育实践这一史实来论证实践之于原创性教育理论生成的重要性。总的来说,从现实必要性和实践对原创性教育理论生成重要性的历史证明两方面来阐述实践是原创性教育理论生成的沃土。第四章:从身份的阻隔与工作区隔、研究者自身的问题、科研评价导向问题、中小学学业评价制度四个方面来分析教育理论原创的困境。第五章:从价值取向的变革、制度建设、研究者实践能力的提升三方面探讨如何扎根教育实践进行教育理论原创。
【关键词】:教育理论原创性 实践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7
- 一 研究缘起9
- (一)对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思考9
- (二)对“教育学家”称号的思考9
- 二 研究现状9-14
- (一)教育理论、教育理论原创的概念界定10-12
- (二)教育理论原创性不足的归因12-13
- (三)教育理论原创的路径探索13-14
- (四)结论与反思14
- 三 研究思路14-15
- 四 研究方法15-17
- 第一章 时代呼吁原创性教育理论17-22
- 一 教育领域的冲突与挑战17-18
- 二 经济转型与挑战18-19
- 三 文化多元的冲突与挑战19-22
- 第二章 教育理论的“实践乏力”22-28
- 一 “拿来主义”的消极影响22-26
- (一)对西方教育理论成果的“拿来主义”22-24
- (二)对邻近学科理论成果的“拿来主义”24-26
- 二 对中国教育实践的关注不够深入26
- 三 对中国教育传统不够重视26-28
- 第三章 实践是原创性教育理论生成的沃土28-37
- 一 基于实践进行理论原创的现实必要性28-31
- (一)真正引领实践的需要28-29
- (二)培养研究者的需要29-30
- (三)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30-31
- (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31
- 二 实践对原创性教育理论生成重要性的历史证明31-37
- (一)国外的教育家与教育实验32-33
- (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与教育实验33-35
- (三)建国后有影响的教育家与教育实验35-37
- 第四章 教育理论原创的困境37-43
- 一 身份的阻隔与工作区隔37-38
- 二 研究者自身的问题38-40
- (一)能力与意愿问题38-39
- (二)研究与探索的动力问题39-40
- 三 科研评价导向问题40-41
- 四 中小学学业评价制度41-43
- 第五章 如何扎根教育实践43-51
- 一 价值取向的变革:扎根教育实践的前提43-45
- (一)研究者43-44
- (二)管理者44-45
- (三)实践者45
- 二 制度建设:扎根教育实践的保障45-47
- 三 研究者实践能力的提升:扎根教育实践的关键47-51
- (一)躬身教育实践47-48
- (二)注重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合作48-49
- (三)个人能力的提升49-51
- 结语51-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相关研究成果58-59
- 附件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莉;;“中国模式”研究之新动向与再认识[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02期
2 于伟;李姗姗;;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三个前提性问题[J];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3 荣剑;;论历史观与历史价值观——对中国史学理论若干前提性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于伟;秦玉友;;本土问题意识与教育理论本土化[J];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5 侯怀银;王喜旺;;教育学中国化——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的探索和梦想[J];教育科学;2008年06期
6 吕达;刘立德;;关于中国教育创新的理性思考——顾明远先生教育创新思想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12期
7 石猛;彭泽平;;关于教育学研究本土化的几点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9期
8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探索[J];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9 杨进;基于本土的教育理论原创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5期
10 丁金霞;关于教育学本土研究的几点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734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73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