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教育现象学研究对现象学的背弃
本文关键词:论当前教育现象学研究对现象学的背弃
更多相关文章: 现象学 回到事情本身 本质直观 经验主义 现象主义
【摘要】: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是"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事情本身"的方式是本质直观,是超越经验意见而到达本质观念。当前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往往把狭隘的经验主义和现象主义奉为圭臬,并认为教育现象学研究就是对教育经验和教育现象的体验描述,这实际上是打着现象学的幌子而将现象学等同于或降格为经验研究,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象学自身的背弃。总的来看,纯粹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并不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也不是描述经验中的教育现实,更不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体验研究,而是一种致力于通往"回到教育事情本身"的研究态度,其归根结底是一种探究本质的研究精神。把握住现象学研究的实质内涵,有利于教育现象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自觉。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现象学 回到事情本身 本质直观 经验主义 现象主义
【分类号】:G40-02
【正文快照】: 在21世纪初,教育现象学(1)开始被引介到国内教育学界,而伴随着教育现象学译著的相继出版,范梅南的“生活体验研究”“儿童现象学”,派纳的“课程作为现象学文本”等研究理念一经引入就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国内学术界更是为此开展了十余年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尤其是最近几年,现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云暖;日本成立现象学研究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2 曹晶;刘丹;;现象学研究范式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7期
3 朱光明;陈向明;;教育叙述探究与现象学研究之比较——以康纳利的叙述探究与范梅南的现象学研究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4 孙婕;;表演型音乐教师该怎样进行研究——音乐现象学学习札记[J];音乐创作;2011年06期
5 ;现象学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李联华;;台湾现象学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7 陈韬;;现象学研究的新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8 刘建玲;;一朵美丽的不结果实的花——现象学研究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4年03期
9 陈立胜;现象学研究的使命——评涂成林《现象学的使命》[J];开放时代;1996年06期
10 王攀峰;;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深度访谈[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江鸿;;笛卡尔直观理论初探[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贤;陆虹;伍东红;;助产士职业角色体验的现象学研究[A];2013年河南省护理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士明;哲学、艺术的争辩与交汇[N];美术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谢方;“《胡塞尔文集》中译”有望打开现象学研究新思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辉富;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臻伟;小学教师职业内疚的现象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丁晓娣;肺癌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体验的现象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杨佳音;不同经历者的声音—东北D镇学校撤并的现象学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玉环;幼儿在童话阅读中想象的现象学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5 周贵华;从描述现象学到生活世界现象学[D];贵州大学;2007年
6 孙小丽;农村薄弱高中英语游戏性教学教育现象学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918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91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