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兴海县教师流失与教师队伍敬业精神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17:18

  本文关键词:兴海县教师流失与教师队伍敬业精神培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流失 原因 影响 对策


【摘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人力资源日益成为各项竞争的首要资源。教育事业尤其是学校对优秀人才更是求贤若渴。然而在教师流失却是许多民族地区学校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教师流失严重影响着民族地区教师群体的稳定性建设、学校教学学科完整性建设,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甚至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极具民族地区代表性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的三所学校展开实地调研,以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对比研究的方法来分析兴海县的教师流失状况,以及教师流失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文章从社会的因素、学校的因素、个人的因素方面展开了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社会对教师的认同感低;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家长乃至学生的尊重;学校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学校管理者高度的个人专断思想严重;人情买卖;民族排斥等因素是造成兴海县教师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对以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民族地区教师流失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稳定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的目的,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朝着可持续性、可创新性、可延续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教师流失 原因 影响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研究的缘来、目的和意义9-10
  • (一) 研究的缘来9
  • (二) 研究的目的9
  • (三) 研究的意义9-10
  • 二、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10-12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0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三、研究设计12
  • 四、研究方法12-13
  • (一) 文献法12
  • (二) 调查研究法12
  • (三) 访谈研究法12-13
  • (四) 案例分析法13
  • (五) 比较研究法13
  • 五、研究的创新点13-14
  • (一) 研究对象的创新13
  •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13-14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兴海县教育概况综述14-25
  • 一、相关概念释义14-15
  • (一) 教师流动与教师流失的界定14
  • (二) 教师流失的主要形式14-15
  • 二、理论基础15-17
  • (一) 马太效应理论15
  • (二) 勒温的场论15-16
  • (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6-17
  • 三、兴海县简介及教师基本构成情况17-25
  • (一) 兴海县简介及其特征17-19
  • (二) 兴海县教师的基本构成19-20
  • (三) 兴海县教育事业发展概述20-25
  • 第二章 兴海县中小学教师流失情况及其特征分析25-31
  • 一、关于兴海县流失教师状况的数据分析25-28
  • (一) 年龄分布状况25-27
  • (二) 流失教师的文化程度27-28
  • (三) 流失教师的再就业情况28
  • 二、兴海县教师流失的特征28-31
  • (一) 显性流失比例增大28
  • (二) 隐性流失比例下降28-29
  • (三) 高学历青年教师流失面大29-31
  • 第三章 兴海县中小学教师流失原因及其影响分析31-45
  • 一、兴海县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31-41
  • (一) 社会因素31-32
  • (二) 学校因素32-36
  • (三) 个人原因36-38
  • (四) 管理制度是导致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38-39
  • (五) 工作环境是教师流失的重要因素39-40
  • (六) 考研逐渐成为教师流失的新因素40-41
  • 二、兴海县教师大量流失所带来的影响41-45
  • (一) 对社会的影响41-42
  • (二) 对学校的影响42-43
  • (三) 对在职教师的影响43-45
  • 第四章 稳定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对策研究45-52
  • 一、从管理角度45-48
  • (一) 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45-46
  • (二)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46-47
  • (三) 认真执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47
  • (四) 建立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会47-48
  • 二、从教育角度48-50
  • (一)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48-49
  • (二) 培养教师的职业情感49-50
  • (三) 帮助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50
  • 三、从激励的角度50-52
  • (一)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50
  • (二) 精神激发和物质激发相结合50
  • (三) 完善绩效考评制度50-52
  • 结束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附录57-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和稳;;教师专业发展的性别比较研究——基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05期

2 袁蕾,田汉族;对教师供给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探索;2003年06期

3 陈言贵;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1期

4 ;教师工作满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5 洪哲;论教师流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年03期



本文编号:930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930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d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