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03:24
本文关键词:多模态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水平高低的主要体现;阅读能力的培养对语言能力的提升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与多元文化的发展,包括阅读活动在内的绝大部分的信息传递活动都呈现多模态化,这要求人们具备较高水平的多模态读写能力。然而,传统的单模态阅读教学模式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使得探索新的适合高中英语的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变得迫在眉睫。因此,为构建出有效的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与英语阅读水平,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多模态读写、学习性阅读与认知建构学习等理论框架与研究成果,结合课堂教学,笔者探索构建了适合于高中英语课堂的“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首先,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前后测试卷及访谈内容,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五和必修六中分别选择并具体分析了若干篇题材均不相同的阅读文本,就每篇阅读文本分别设计了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再者,笔者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一同进行实验前测;然后,笔者将构建的阅读教学模式运用于课堂实践,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干预;而后,再次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实验后测;最后,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该研究成果表明笔者构建的“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要优于传统的单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对高中生多模态读写能力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成效。本研究为高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了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以及高中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与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多模态读写能力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3
- 一 研究背景9
- 二 研究目的9-10
- 三 研究意义10
- (一)理论意义10
- (二)实践意义10
- 四 研究方法10-11
- (一)文献法10
- (二)问卷调查法10
- (三)实验研究法10-11
- 五 论文框架11-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3
- 一 概念界定13-15
- (一)多模态13
- (二)多模态读写能力13-15
- 二 多模态读写能力以及在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15-23
- (一)国外多模态读写能力以及在教学领域中的相关研究15-18
- (二)国内多模态读写能力以及在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18-20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与展望20-23
- 第二章 理论基础23-27
- 一 多模态读写理论23-24
- 二 学习性阅读理论24
- 三 认知建构学习理论24-27
- 第三章 构建“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实验设计27-47
- 一 实验目的27
- 二 实验对象27
- 三 实验方法27
- (一)问卷调查法27
- (二)访谈研究法27
- (三)实验研究法27
- 四 实验过程27-47
- (一)设计问卷、试卷和访谈内容27-28
- (二)选择阅读材料28-29
- (三)设计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29-43
- (四)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前测43-44
- (五)多模态模式的课堂实践44-45
- (六)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后测45-47
- 第四章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与讨论47-51
- 一 实验问卷数据分析47-48
- (一)学生的阅读学习基本情况47
- (二)阅读课程教学反馈调查47-48
- (三)学生阅读技能掌握情况48
- 二 实验前后测数据分析48-49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数据对比48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数据对比48-49
- 三 实验结果讨论49-51
- 第五章 研究结论51-55
- 一 研究结论51
- 二 研究不足51-52
- 三 研究启示52-55
- 第六章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1-63
- 附录63-85
- 致谢85-86
- 附件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山燕;;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1115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11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