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文本教学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文本教学策略研究 出处:《河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能力高低,彰显着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的好坏。在高考的命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也占据着语文试卷百分之十七的分值,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高中课堂日常教学的操作过程中,出现标准化教学和所谓的个性化教学两个极端。无疑,标准化的教学方式重视其工具性,强调应试,忽略了新课标兼顾人文性的需求。而放养式的个性化教学,强调自主探究,经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却明显存在欠缺,应试能力明显大打折扣。所以,两个极端都应该避免。但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将二者结合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以河南学情考情为基础,将考试和教材的标准结合起来,探索新课标下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新课改、新课标以及高考试卷的梳理,对新课标语文教材文学类文本的梳理,对其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建议。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探讨新课标高考语文对小说阅读的要求。第二章对新课标语文教材中的小说选文做了分析。第三章从日常教学角度对小说类文本的教学要点做了梳理。第四章主要探讨高中课堂小说教学所运用的方法。
[Abstract]:The reading ability of literary text shows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In the proposition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iterary text reading also occupies the score of 17% in Chinese examination paper. The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dail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re are two extremes of standardized teaching and so-called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Undoubtedly, the standardized teaching method attaches importance to its instrumental nature and emphasizes examination-oriented. Neglecte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eds of humanity. But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of stock-raising, emphasizing self-inquiry, through investigation, the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is obviously lack, the ability to take the examination is obviously reduced. Two extremes should be avoided. However, the author of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studies are very few. Therefore, based on Henan study of the situation as the basis, the examination and teaching materials will be combined with the standard.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literature text reading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is paper comb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new curriculum mark and the examination paper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combs the literature text of the slogan text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 new course.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it. The main body of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s for novel reading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anguag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second chapt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novel selection in the slogan text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 new course. The third chapter combs the main points of novel text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ily teaching. Chapter 4th mainly discusses the methods used in high school class novel teaching.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宗军;论张欣小说的节奏艺术[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崔显升;怎样评论小说[J];作文大王(初中版);2003年12期
3 王猛;六朝志怪的小说性新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4 郑楚;重现五十年前菲华小说的侧影——谈菲律宾《商报丛书》[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黄佳能;长篇反腐小说粗鄙化倾向透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王姗萍;;西学东渐与晚清科学小说浅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尹季;;20世纪中国家族题材小说的文化渊源[J];求索;2006年06期
8 陈军;;论老舍戏剧与小说的文本沟通[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黄翠鸾;;浅谈小说情节鉴赏方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6期
10 尹丽丽;;唐侠义小说之流变及成因[J];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波;唐岫敏;;自由和爱心——福斯特意大利小说对“国际主题”的发展[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郭长海;金菊贞;;南社小说概览[A];纪念南社成立9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松林;;小说“非个性化”叙述背后的道德关怀[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邵维加;;论微型小说的外置情节[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5 杨金国;;唐代写梦小说叙事时间的个性研究[A];东方丛刊(2003年第4辑 总第四十六辑)[C];2003年
6 谭湘;;“寻找”——问世间情为何物?——评《寻找妻子古菜花》[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7 张立国;;茅盾小说的时事性[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8 金鑫;;茅盾小说的传播与接受[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9 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A];首届《西游记》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10 汤哲声;;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海派、津派和港派[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小石;小说向新闻借力[N];文学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坤宁;商战小说掀畅销新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商报记者 江筱湖;出版社纷纷拓进类型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4 刘英武;创造是小说之魂[N];文艺报;2010年
5 郝秀文 晋中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多媒体如何服务小说教学[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陈熙涵;“微博体”能否成小说“桃花源”[N];文汇报;2011年
7 葛红兵;关于当下小说创作类型化问题的一些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8年
8 陈定家;学者小说的历史情怀[N];文艺报;2013年
9 阎晶明;董立勃:让荒漠成为小说情境[N];文艺报;2013年
10 叶向东;《家具商人》:商战小说的突破[N];中华读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阳;小说本体论[D];复旦大学;2008年
2 苏晓芳;论新世纪小说的大众文化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董斌;反腐小说的文化意蕴与价值[D];兰州大学;2007年
4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建辉;文化大革命时期主流小说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芳;80年代小说与西方荒诞思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张同利;长安与唐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8 康建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玉莲;墓葬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汪颉珉;小说《鸽子项圈》的叙事艺术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洋;雨果小说建筑描写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倪坦;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当代”性[D];河北大学;2015年
3 朴丽娜;唐代豪侠小说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欣然;论滕肖澜的小说创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夏亚婷;北美新移民华文小说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6 王敏;消费文化语境下的90年代婚恋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姜腾波;唐五代小说中的剑侠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付凯;丹·布朗小说的家园主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陈婷;论张梅小说的理想主义[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10 杜可珑;田耳小说创作论[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366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36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