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初中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7 01:33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研究 出处:《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解题反思 解题反思能力 初中生数学


【摘要】: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反思”。可以看出解题后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对讲过的题目还是做不出来;或者总是对同几个题目犯错;讲过,强调过的地方经常犯错;上课时听老师讲时听得懂,但是自己做又不知怎么做等情况。这些情况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本人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主要是对初中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如何?初中生对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的认知有哪些?初中生数学解题反思能力有哪些特点?影响初中生反思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教学应该如何调整,从而帮助初中生突破这些认知困难,提高数学解题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成绩?本研究按照以下过程展开。根据研究问题进行文献研究;编制问卷,对两个实验班进行了现状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学生们解题后进行反思的状况;调查完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决定从课堂上着手,对两个实验班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进行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班进行反思性教学法,研究方法为实验研究法,同时,把一学期中每次月考成绩记录下来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基于SPSS17.0及Excel软件,定性分析基于访谈记录与数学反思日记。一学期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比较实验前调查的结果,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得到启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因为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而解题能力的提高又直接体现在数学成绩的提高上,所以本课题主要是以数学成绩是否提高去衡量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是否提高。同时,除了成绩,解题反思能力的变化也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自信心和对数学考试的压力。故实践研究得到的结论有:①短期传统教学法和反思性教学法对数学成绩的总体水平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高分、低分的分布有积极的影响;②反思对数学的兴趣和缓解考试压力没有直接影响或影响不大;③反思对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增减是有一定影响,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见性和预见能力。本研究的启示。暴露思维法由于是一种教师思维过程的呈现,它不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学生要接受和掌握它有一定的困难,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也需要教师更耐心的引导和细心的示范;此外,为了能更好的监控、评价和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反思性教学的质量和体现其价值,在研究时研究的样本不应过大,否则就难以充分地对每个学生心理和思维过程进行观察、评价与指导。
[Abstract]:The mathematician George Pollia said :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 the autho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students '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 the autho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 ability to solve the problem . It is not a student ' s way of thinking , so the students must accept and master it has certain difficulties , need an adaptation process , also needs teachers more patient guidance and careful demonstration ; moreover , in order to better monitor , evaluat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flect ,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flective teaching and reflect its value , the samples studied at the time of research should not be too large , otherwise it is difficult to fully observe , evaluate and guide each student ' s psychology and thinking process .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大洋;;如何走出初中数学解题误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11期

2 张叔仁;;论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J];职业;2006年S1期

3 郭烈术;;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浅析[J];中国农村教育;2006年Z2期

4 丁琳;;反证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6年12期

5 张平;;谈高中数学解题后的反思[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柳长青;;数学解题中的观察方法[J];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张玲;;初中数学解题方法的总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17期

8 刘三红;;例谈数学解题的顿悟[J];咸宁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刘宝文;;数学解题别忽视了生活常识[J];教学与管理;2008年14期

10 苏学祥;;浅议对小学数学解题思路的评价[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温培珠;;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的研究[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C];2012年

2 祁美萍;;数学解题常见错误例析[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苏少卿;钱斌;冯红果;;中学生数学解题效率成因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成杰;;轴对称性质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5 杨艳群;;谈初中学生数学解题悟性的培养过程[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6 师延国;;数学解题中的美[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7 梁以飞;;初中学困生数学解题的个案研究[A];2014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郭伦;郭娜;;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9 殷志平;;小学数学解题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天敏;浅谈数学解题的思想方法[N];伊犁日报(汉);2010年

2 南阳市八中 刘锐;数学解题常用方法[N];学知报;2011年

3 甘泉高级中学 张新永;谈数学解题的规范[N];延安日报;2011年

4 义龙新区龙广镇第一中学 贺嘉;高考复习中如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N];贵州民族报;2014年

5 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高起飞;数学解题应有的超前意识行为[N];学知报;2010年

6 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王继成;浅谈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N];学知报;2011年

7 南阳市八中 刘锐;数学解题的基本规律[N];学知报;2011年

8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 刘辉;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与改进策略[N];江苏教育报;2013年

9 莱芜市莱城区凤城高中 魏秀梅;浅谈数学解题后的反思[N];学知报;2010年

10 江都市国际学校 王克勤;浅探数学解题的关键步骤——审题[N];江苏教育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正凡;辨析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与培养数学解题能力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吴茜;高中生数学解题失败的成因及解决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海港;提高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促进思维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尚红春;探究教学对初中生数学解题与交流能力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海渤;焦虑与数学解题动机对小学生应用题解题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6 王玉花;数学解题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冯竹林;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调查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向征;高中生数学解题心理性错误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丽曼;初中生数学解题学习中自发领悟与元认知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邸晓玮;高中生数学解题中错误原因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5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1435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