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是漠视生命和戕害生命的现象却频繁出现,越来越多的精神问题也不断爆发。学校教育本是有关于“人”的教育,语文学科也本应是“生命教育”的得力助手。但是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刻板化和语文学科主要追求基础知识的传授,都不利于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仍不成熟,缺乏对客观事物较为深入的认识和把握;缺乏较为完善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较为准确的判断、甄别能力。他们易受表象的诱惑,进而影响自身对人生的看法。如此的特点就决定了对其实施生命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再加之现当代散文取材真实,充满情趣,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细节的美好,帮助他们树立恰当的审美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现当代散文是实现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对象。因此笔者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现当代散文的生命教育内容进行整合分类,并结合实践试图探讨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文体教学中实践生命教育的途径。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起及意义,提出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分析已有的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写作结构和内容概要。第二部分首先对生命、生命教育、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阐释;接着结合调查问卷对高中生的生命意识状态和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继而对造成此现状的原因进行讨论;最后从现状中探讨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第三部分主要是把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现当代散文的生命教育内容根据“从自然景色描写中感悟生命情趣”“从形象刻画中感知生命存在与价值”“从议论说明中品味生命理趣”三个方面进行整合。第四部分提出在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图文】:

分析图,尊重他人,学生,生命教育


题号 题目 选项 人数 比例9 我是如何尊重他人生命的不侵犯他人权益 123 36.2%不轻视他人 72 21.2%尊重他人 101 29.7%在他人危难之时伸出援手 44 12.9%从表 1.4 中可以发现,大部分高中生认为尊重他人生命就是不侵犯他视他人。其中在他人危难之时伸出援手的学生仅占了 12.9%的比例。由此可他人的信任度不高。(二)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图 1.1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格明;;语文教学应当倡导思辨性阅读[J];语文学习;2015年01期

2 周淑粉;;高中古典散文教学中生命意识教育的渗透[J];学语文;2014年01期

3 李凌君;;生命教育在散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年11期

4 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基础教育论坛;2012年18期

5 陈静;;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施[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31期

6 王漫;;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知识[J];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08期

7 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1期

8 吴爱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J];丝绸之路;2009年02期

9 廖用碎;;生命教育:中学语文教育的人性呼唤[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胡芳毅;;论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及其途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钰卿;高中古代散文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欧美云;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现状与问题探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焦紫玉;初中语文生命教育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敏娜;中学散文教学的生命化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跃红;论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洁;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邹一斌;中学语文教学落实生命教育刍议[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秀娟;浅谈生命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鸿跃;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毓志;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6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16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8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