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美育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22:39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美育是时代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导向性需要。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美育,有利于完善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克服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内涵极为丰富,本文研究美育特指学校美育。首先,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对于德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借助美育的工具手段实现德育的目标,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次,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美育既作为工具手段推动德育的发展,但它又返身观照,美育是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的教育,是一种追求人性和谐和自由发展的教育,这就是美育自身所具备的魅力,从而实现了手段与目的的融合;再者,美育不仅仅是单纯地培养某种审美技巧和艺术的教育,它还培养审美的人生观,即培养“生活的艺术家”,让学生自觉地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类、社会、自然,这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最高境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美育具有理论支撑和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美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师生尚未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审美化教学缺失,教学主体审美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而将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培养教师的审美情怀。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还存在丰富的美育资源与强大的美育功能,这就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美育提供了可能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美育存在重要性和现实需要,要实现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融合可以通过教师内外兼修给学生传递美,即教师要树立审美化的教学理念,实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有机结合。同时,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实行审美化教学,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乃强;;叶朗:让美育光芒照亮学生的人生[J];教育家;2015年09期

2 赵伶俐;温忠义;;怎么测量审美与人文素养?[J];人民教育;2015年23期

3 黄华佳;;思想政治课的美育渗透[J];考试与评价;2015年09期

4 赵伶俐;;臻美思维实现求知与求美的一体化[J];人民教育;2015年15期

5 袁敬娜;;曾繁仁中和美育观的当代意义[J];戏剧之家;2015年05期

6 ;杜卫: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J];中小学德育;2015年02期

7 赵伶俐;;美育:使人格完美和谐的教育[J];人民教育;2014年21期

8 檀传宝;;德育形态的历史演进与现实价值[J];教育研究;2014年06期

9 朱立元;;美育与人生[J];美育学刊;2012年01期

10 魏晓文;王凤志;;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碧云;美感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邝芙云;审美教育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何晓雪;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美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若琴;中小学美育困境与审美人格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黄延敏;体态语言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琳;高中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晓涵;论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D];青岛大学;2011年

8 郑和玉;曾繁仁“中和论”美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张建权;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审美渗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博;高中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18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18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b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