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图文】:
n& Starosta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图(Chen G M, &W.J.St化敏感度敏感度的定义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极为相关的一个概念,重要性日跨文化敏感度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 Brislin(1992)认为个体若想在其他另一文化中进行有效的趣,对这一文化的差异敏感并且还乐意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跨文化93)认为跨文化敏感度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并且是可观察现实建构的文化差异的能力,发展跨文化敏感度意味着地方不同文化差异的能力(Bennett&Hammer,1998)。arosta(1997)把跨文化敏感度定义为“人激发自己理解、欣
Peng, S. Y.(2006)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以及跨国员工进行研究发现跨文化敏感度中的五要素在不同被试中占有不同的权重,,例如:专业学生的差异认同感会被交际参与度与交际愉悦感所影响,而跨国公司员工的差同感仅仅只被交际愉悦感所影响,研究还发现英语专业学生比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跨司员工更易获得交际愉悦感。Sizoo, S. L et.al.(2015)通过运用 ICSI 量表对美国一所学院管理专业的学生(既有美国人也有非美国人;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进行研究,发们都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度并且跨文化敏感度高的人们更易根据文化标准来改变的行为,还发现跨文化敏感度是可以在学习当中获得。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采用B等人的跨文化发展目录对教师开展过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Bayles, P. P. 2009;E.Kuet.al.,2015)。二、国内跨文化敏感度研究述评本研究利用 CNKI 学术趋势搜索,输入“跨文化敏感度”字样得到如下学术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环润;;跨文化敏感度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5年06期
2 贾玉凤;;基于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负载词汇习得与教学现状调查[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李燕;;北京市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研究——以N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8期
4 郑玲晓;朱嫣然;;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J];亚太教育;2015年16期
5 张芝花;;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5年03期
6 徐锦芬;寇金南;;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自我调节策略研究[J];外语学刊;2015年02期
7 徐莉;孙碧群;;外语教学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研究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8 贾曼丽;;高职生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的相关性研究[J];外国语文;2014年03期
9 张雪莉;;中外合作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贾振峰;;L2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俊秀;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付璇;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语文化负载词汉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俊巧;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沈兴涛;一项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王锦花;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负载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秦艳;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洪轶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化负载词文化意义习得调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8 董冰;跨文化敏感度与文化负载词汇学习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胡秋明;关于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与大学英语文化负载词教学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瑞;跨文化敏感度与二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0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40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