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17:16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化异同的理解,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还要帮助其理解英语中常见成语及俗语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交际中常用的典故或传说。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英语词汇是最受文化影响的语言要素,其后的文化知识及内涵又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内容之一。由此可见,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文化负载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开展两者的相关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对江西省吉安县某中学214名高二年级平行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现状以及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效果如何?2.不同变量(性别、文理科、不同英语水平)在跨文化敏感度及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效果上有无显著差异?3.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效果之间是否相关?若相关,有何种相关?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总体居于中等水平(m=3.1597),其中差异认同感(m=3.5016)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交际信心(m=3.2860)、交际愉悦感(m=3.3271)及交际专注度(m=3.1106)也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有交际参与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均值为2.7256;而英语文化负载词的学习效果总体十分不理想,均值为22.61(低于及格线30分,满分50分)。2.男女生、文理科学生在跨文化敏感度及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效果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跨文化敏感度(p=0.0000.05)及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效果(p=0.0010.05)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跨文化敏感度高低分组在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效果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0.05),并且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效果之间有较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577)。此外,跨文化敏感度只能解释33.2%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效果的方差(R~2=0.332)。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最后将结合当今文化与词汇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相对应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促进文化教学,最后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文化负载词。
【图文】:

模式图,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图,跨文化


n& Starosta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图(Chen G M, &W.J.St化敏感度敏感度的定义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极为相关的一个概念,重要性日跨文化敏感度研究,并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 Brislin(1992)认为个体若想在其他另一文化中进行有效的趣,对这一文化的差异敏感并且还乐意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跨文化93)认为跨文化敏感度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并且是可观察现实建构的文化差异的能力,发展跨文化敏感度意味着地方不同文化差异的能力(Bennett&Hammer,1998)。arosta(1997)把跨文化敏感度定义为“人激发自己理解、欣

趋势图,跨文化,敏感度,学术


Peng, S. Y.(2006)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以及跨国员工进行研究发现跨文化敏感度中的五要素在不同被试中占有不同的权重,,例如:专业学生的差异认同感会被交际参与度与交际愉悦感所影响,而跨国公司员工的差同感仅仅只被交际愉悦感所影响,研究还发现英语专业学生比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跨司员工更易获得交际愉悦感。Sizoo, S. L et.al.(2015)通过运用 ICSI 量表对美国一所学院管理专业的学生(既有美国人也有非美国人;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进行研究,发们都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度并且跨文化敏感度高的人们更易根据文化标准来改变的行为,还发现跨文化敏感度是可以在学习当中获得。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采用B等人的跨文化发展目录对教师开展过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Bayles, P. P. 2009;E.Kuet.al.,2015)。二、国内跨文化敏感度研究述评本研究利用 CNKI 学术趋势搜索,输入“跨文化敏感度”字样得到如下学术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环润;;跨文化敏感度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5年06期

2 贾玉凤;;基于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负载词汇习得与教学现状调查[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李燕;;北京市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研究——以N大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8期

4 郑玲晓;朱嫣然;;高中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J];亚太教育;2015年16期

5 张芝花;;跨文化敏感度与英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5年03期

6 徐锦芬;寇金南;;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自我调节策略研究[J];外语学刊;2015年02期

7 徐莉;孙碧群;;外语教学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研究述评[J];长沙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8 贾曼丽;;高职生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的相关性研究[J];外国语文;2014年03期

9 张雪莉;;中外合作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贾振峰;;L2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的实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俊秀;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付璇;关联理论视角下英语文化负载词汉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俊巧;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英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沈兴涛;一项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王锦花;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负载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秦艳;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洪轶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化负载词文化意义习得调查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8 董冰;跨文化敏感度与文化负载词汇学习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胡秋明;关于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与大学英语文化负载词教学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瑞;跨文化敏感度与二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相关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0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40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