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13:13
【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通知》(沪委发[2011]15号)的精神,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中学和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衔接,上海市教委提出“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2012年,上海市17所高中率先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大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联动建设,上海市教委于2015年扩大“高中体育专项化”试点范围,并确定在23所初中开展“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上海市“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目前正从试点阶段逐渐走向全面推广阶段,多样化教学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但是,“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作为一个新事物,一方面,人们对多样化教学的理念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关于“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研究也刚刚起步,究竟“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实施现状如何?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在上海市“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背景下,有关“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实施现状就成了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实施现状为研究对象,以上海市开展“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的部分试点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多数试点学校没有落实4+1课程设置的试点要求。2.教学目标的制定比较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3.教学内容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比较符合《实施指导意见》提出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健身性的试点要求,但教学内容仍以田径类、球类和体操类为主,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运动项目内容所占比例较少;总体上,学生对教学内容持比较喜欢的态度。4.大多数试点学校在八年级实行男女分班,而没有学校在九年级实行选项分班;分组教学被广泛运用。5.教学方法仍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而比赛、探究等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不够,这与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出入;大多数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6.体育课教学评价形式多元,形成了“学生自评为主,师评和互评为辅”的教学评价形式;评价内容趋于多元化;教师注重运用即时评价方法,教师的反馈语言准确具体、反馈时机比较及时。7.影响“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实施的因素有:教师一专多能能力比较薄弱、部分教师对多样化教学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颇、师资力量匮乏、教师工作量大、《体育与健身》配套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应试教育的存在、场地器材不足等。
【图文】:

提示器,声音


法、比赛法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教具设备的多样。多样化教学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体育器材的多样化也逐步成为体育多样化教学的一个关注点。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进行球性练习时采用音乐伴奏,由于音乐动感好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行进间运球接传球的学习时,教师选用学校自主开发的辅助器材 “声音提示器”(如图 2),“声音提示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中枢脚踏在声音提示器上,声音提示器发出“嘟嘟嘟”的声音,给予学生提示,从而有效解决顺步拿球、迈步传球的教学重点。最后,在进行运传球比赛时,教师采用学校自主开发的“篮球平传仪”(如图 3),“篮球平传仪”主要根据学生的身高特点所设计的,共有四个圈,不同的圈大小也不一样,每个圈投进去的难度也不一样,从而改变过去单调的练习形式。第四,教学评价的多样。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自评量表,自评量表包括学生传球的次数、对本次课的态度、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等内容。教师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自己登记自己传球的次数和成绩,课后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最后将自评量表反馈给教师。本次课中教师积极运用语言性评价,对做的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做的不好的同学及时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篮球


法、比赛法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教具设备的多样。多样化教学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实现体育器材的多样化也逐步成为体育多样化教学的一个关注点。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进行球性练习时采用音乐伴奏,由于音乐动感好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行进间运球接传球的学习时,教师选用学校自主开发的辅助器材 “声音提示器”(如图 2),“声音提示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中枢脚踏在声音提示器上,声音提示器发出“嘟嘟嘟”的声音,给予学生提示,从而有效解决顺步拿球、迈步传球的教学重点。最后,在进行运传球比赛时,教师采用学校自主开发的“篮球平传仪”(如图 3),“篮球平传仪”主要根据学生的身高特点所设计的,共有四个圈,不同的圈大小也不一样,每个圈投进去的难度也不一样,从而改变过去单调的练习形式。第四,教学评价的多样。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一张自评量表,自评量表包括学生传球的次数、对本次课的态度、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等内容。教师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自己登记自己传球的次数和成绩,课后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最后将自评量表反馈给教师。本次课中教师积极运用语言性评价,对做的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做的不好的同学及时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雷;李应伟;宋淑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问题研究——评《体育课程改革新论——兼论何为好的体育课》[J];中国学校卫生;2017年09期

2 贾格格;;对中招体育考试改革的思考[J];运动;2018年05期

3 金永明;辜斌;孟金荣;;中招体育考试应发挥其正能量[J];体育教学;2013年11期

4 李静波;;我国升学体育考试政策文件的回顾、分析与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10期

5 宋尽贤;;从考试制度改革角度审视升学体育考试[J];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07期

6 巩恩明;;简析中考体育考试与初中体育课程之间的联系[J];中国教师;2015年S2期

7 甘琼;童斌;张胜;;湖北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05期

8 李小伟;;体育成为“主科”,制度建设须先行[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12期

9 王宗平;郑淞;;体育中考的推进与转型[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12期

10 李小伟;;中考体育:如何走出“不惑”[J];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成;张国政;;当前我国中招体育考试若干问题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2 王增喜;;广州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评价改革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3 李立新;杜泉;;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评分标准的探讨——附阜阳地区升学体育考试1995年三项成绩的统计分析[A];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4 李俊辉;晁晓静;;河南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2015年

5 毕进杰;;升学体育考试内容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15年

6 冯光明;;中考体育考试怎样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张琴花;徐小明;;关于初中毕业升学统一体育考试研究综述[A];《体育科研》2009年第2期(总第114期)[C];2009年

8 郭克;;怎样抓好初三体育考试的几点意见[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年

9 陈秀云;周新业;;析高校素质教育中体育考试改革的若干问题及对策[A];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3年

10 郝霞;王震;杨烨;;北京市和上海市初中毕业体育考试办法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慈鑫;体育中考带出一条应试产业链[N];中国青年报;2012年

2 晏扬;“体育进高考”的不可行性论证[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慈鑫 实习生 梁璇;深圳体育中考上演“最后的疯狂”[N];中国青年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朱颖婕 张鹏;没有考试“指挥棒”,孩子们还会锻炼身体吗?[N];文汇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郭剑;从“应试体育”到“终身体育”[N];中国青年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慈鑫;体育勿成学生新的应试负担[N];中国青年报;2013年

7 点评人 王聪聪;网友支持将体育考试纳入中招或高考[N];中国青年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辛明;中招体育加试为何只考1000米跑步[N];中国青年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兵;课外体育培训开始走热[N];工人日报;2018年

10 记者 董少校;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整体向好[N];中国教育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志勇;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石振国;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艺馨;苏锡常三市体育中考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赵绍林;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新办法对昆明市主城区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3 童雅蓉;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实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8年

4 钟小康;不同学段体育教师魅力及其对学生体育行为意识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毕森;2016年长春市体育中考成绩的项目反应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马少坤;“过程哲学”视野下中考体育加试模式创新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7 王一楠;英国GCSE体育考试对信阳市体育中考的启示[D];武汉体育学院;2018年

8 李文强;河南省体育学科“硕师计划”研究生培养状况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黄珊珊;体育中考训练对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10 罗刘强;信阳市体育特岗教师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669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69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3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