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南京市高中体育教师TPACK水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0 12:31
【摘要】:当今社会,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的应用于学校教学当中,而在体育教学中虽得到初步运用但还不够深入,体育教师对于技术与教学方法、教学知识的整合运用水平有待提高。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127名南京市高中体育教师TPACK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与建议如下:研究结果:(1)南京市高中体育教师TPACK整体水平偏低,教师计算机水平偏低,由于教师对于技术知识的掌握不充分,学校没有技术支持等原因造成;(2)不同性别的体育教师在TPACK整体水平和各维度水平上不存在差异;(3)不同职称的体育教师在TPACK整体水平上不存在差异,但在TCK维度上见习教师的得分高于其他职称教师,由于见习教师易接受新鲜知识,在技术整合过程中能够进行创新;在CK维度上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得分好于其他教师,由于这两个职称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对内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而其他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欠缺导致其得分较低;(4)不同教龄的体育教师在TPACK整体水平上存在差异,其中0~5的体育教师在TPACK整体水平上得分较低,由于教学工作年限短,缺乏教学经验等原因造成;(5)不同学历的体育教师在TPACK整体水平上有差异,学历越低的教师在TPACK水平上的得分越低,本科和专科教师由于所受教育的年限短,使用教学方法陈旧等原因造成。(6)是否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体育教师在PCK、TCK水平上存在差异,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得分低于参加过培训的教师,由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对于技术知识的掌握较为局限,教师从掌握知识到运用新知识需要一定时间等原因造成;(7)体育教师在问卷中各维度的三个核心知识水平为TKCKPK,四个复合知识水平为TPACKTPKTCKPCK,教师关于技术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充分,在课堂中较少运用信息技术,由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内容安排较少,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研究建议:(1)教师自身要多参加信息技术培训,需更有针对性,培训主要内容为技术知识的普及与运用,提高教师整体计算机水平,鼓励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技术知识,对于新的知识做到现学现用。(2)教师职后培训应特别关注0~5年教龄和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多邀请两类教龄教师参与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注意研讨的方式,以共同学习为主题。(3)应多组织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教师外出看课学习,增强理论知识,学习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学校应在合理范围内积极投入技术硬件和软件,指导教师学习使用软件或设备,增加对体育教师课堂考察与课后评价,督促教师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图文】:

框架图,框架


南京师范大学逦逡逑学的基础[1]。在提出这个框架之后,Koehlei?和Mishra又陆续对知识框架逡逑关概念进行了修改和说明。最初他们认为技术知识中的技术是指.辅助性工逡逑本、粉笔和黑板等)以及网络技术m。后来他们认为技术是不断变化的,逡逑了计算机素养,要求教师能够不断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能够对信息技术逡逑的了解和运用[3]。据此研宄,本论文中将TPACK框架中“技术”定义为“信逡逑”。逦+逦'逦'逦'逦:逦'oehler和Mishra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使用逡逑学的知识结构,自提出开始就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他们对逡逑素的关系和概念的界定不够清晰。后来的研究者针对这个问题对概念框逡逑进一步的完善。逡逑逦逡逑

知识框架,整合技术


教师不仅需要知道技术可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技术可以为教逡逑师做什么。Koehler和Mishra希望能在Shulman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上逡逑进行进一步延伸,基于技术知识,他们提出了邋TPACK框架,如图2-2。逡逑2006年科勒和米沙拉在对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框架作了详细的说明。逡逑此框架着重强调技术知识是与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同等重要的核心知识,除此逦..逡逑?邋"逦?逦?之外,现实技术要与学科内容有效整合形成复合知识,即李科教学戞识tPCK)、逦'逡逑整合技未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和整合技术的’逡逑学科教学知识(TPACK),复合知识中的TPACK不是三类核心知识的简单重叠,.逡逑而是教师把三类新知识理解融合后成为的一类独有的知识,是教师使用技术进行逡逑[IjAgyei.D.D邋&邋VoogtJ.M.Pre-service邋teachers5TPACK邋competencies邋for邋spreadsheet邋integrationrinsights邋fr逡逑om邋a邋mathematics-specific邋instructional邋technology邋course.Technology,Pedagogy邋and邋Education.24(5).605-62逡逑5.逡逑[2]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96;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凤翔;夏昕;;中心城区“高中体育专项化”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J];教育参考;2019年06期

2 张俊平;;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J];读写算;2018年33期

3 郑宗刚;;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效果[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年23期

4 陈潮;;高中体育课堂中足球教学的开展策略研究[J];体育风尚;2019年12期

5 姜联盟;;浅谈高中体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农家参谋;2018年22期

6 徐陈彬;;摭谈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究[J];名师在线;2018年33期

7 郭国谨;;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有效教学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04期

8 吴斌;;构建学术性高中体育文化的设想[J];田径;2019年04期

9 李倩倩;;浅议高中体育教研活动现状及改进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13期

10 陈俊祥;;基于课程选修的高中体育有效教学——以田径选修教学为例[J];亚太教育;201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建程;;高中体育“趣味、互动、竞争”课堂构建分析[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2019年

2 张文明;;浅谈如何创设高中体育高效课堂[A];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3 吴金波;覃耀东;滕波;刘淑梅;刘素华;;高中体育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年

4 欧继福;;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A];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5 李树平;;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策略研究[A];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2017年

6 陶磊;;高中体育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A];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2017年

7 马瑞;丁燕妹;;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的实践与反思[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15年

8 张秀川;;浅析高中体育的深化教学[A];《同行》2015年9月(下)[C];2015年

9 刘恩松;;如何在高中体育课堂中营造情感氛围[A];2015第一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年

10 王建平;;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五个重点[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 第二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从江县第二民族高级中学 欧阳家锦;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高中体育教师[N];贵州民族报;2019年

2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 杭喜洲;示范化高中体育专项教学分析与对策[N];贵州民族报;2018年

3 山西省霍州市第一中学 韦芳芳;浅谈如何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N];发展导报;2017年

4 河南省禹州市二高 李俊亭;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N];学知报;2010年

5 甘谷一中 魏晓茜;高中体育与素质教育[N];甘肃日报;2011年

6 史富;台宜双方开展高中体育交流[N];宜兴日报;2009年

7 记者 刘昊;本市提高高中体育会考优秀等级[N];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 贾晓燕 实习生 骆倩雯;高中体育会考明年设单项及格线[N];北京日报;2009年

9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高中 刘建刚;高中体育游戏教学运用浅析[N];山西青年报;2018年

10 黄丽娜;高中体育赛事照片谁当家 美国报社和体协你争我夺[N];中国摄影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宁;聊城市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聊城大学;2019年

2 张佩佩;高中体育课堂文化建设的困境与路径[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3 刘维烨;南京市高中体育教师TPACK水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4 胡楠;基于SOFIT课堂观察系统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帅;高中体育课程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方案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年

6 曾思淇;高中体育生的身份选择逻辑与认同[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7 曾秀兰;核心素养视域下河源市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9年

8 黄文洁;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9 赵果果;江苏省城区高中体育教师工作绩效与胜任特征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10 冯宙强;长沙市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72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72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