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对美术生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04:05
【摘要】:美术生是指升学时既要参加文化课高考,又要参加美术高考的高中生。本文以美术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新课标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美术生数学基础较弱、数学课时较少的特点,提出了符合美术生数学学科发展的问题驱动型(PBL)教学模式。笔者在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PBL模式教学实践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详细论述了美术生的学情,分析了现阶段美术生数学教学探索的多种模式,并提出了符合美术生数学教学现状的PBL教学模式。PBL是一种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建立的教学模式,主张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它要求教师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评价交流,并最终提炼出理论知识,同时形成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套思考流程。本文还站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角度,分析了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并总结出了PBL教学模式在中学教育实践中的设计原则,并翻译了一例国外PBL的教学设计案例以供参考。本文第三部分采用了实证研究法,论述了笔者进行PBL教学模式实践的具体策略,并以基本不等式一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了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本文第四章从两个方面对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第一,期初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对比分析;第二,应用问卷调查法,使用自编问卷在PBL教学实践之前和实践之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进行差异检验。教学效果评价问卷从“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学习动机变化”以及“信心和成就感”四个维度衡量PBL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均在0.7以上,通过了信效度检验,并以此进行数据分析。本文第五章提出结论:经过一学期PBL教学模式实践,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学习认知、学习动机、信心、成就感,以及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均有显著提高。最后,文章给PBL教学模式实践中的教师提出了提升自身素养、关注学生学情等建议,并分析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6
【图文】:
图2-1素描作画步骤逡逑从素描作品的作画步骤中可以看出,美术作品是层层深入的过程,先找,在一层一层刻画,这与数学思维中层层递进的思维相符。但是,美术“像”,也就是说总有答案在等着他;而数学思维往往要求学生抓住每从己知中不断推究,最终达到条件与结论相扣的目标。美术生很难在基中体会这种不断尝试的思维特点。逡逑其次,素描作品的深入刻画长则数年,需要学生不断深入感受刻画对象,
图4.1实践前后学生对所处课堂模式的评价逡逑践后,学生的课堂满意度的评价更高,结合访谈结果,学生认为PB会到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从解决生活问题中,也能找到数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建立更加缜密思维方式;而教育也掌握或者应用某项知识能力,而是传达一种乐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习践的学生表示,通过本学期PBL教学模式的学习,他们不仅学会了学会了多学科的融合,学会了应用信息,而检索并整合信息是互联能。学生还表示通过PBL讨论课,他们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碰的价值观,感受到世界之大与生活之美。40.6%的学生很喜欢这种欢现在的考评方式的学生占71.9%。逡逑表4.10实践后学生对PBL模式的评价逡逑很喜欢(5分)不喜欢(1分)逡逑人数逦13逦4逡逑比例逦40.6%逦12.5%逡逑表4.11逦“我喜欢小组打分的考评方式”逡逑
本文编号:2726773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6
【图文】:
图2-1素描作画步骤逡逑从素描作品的作画步骤中可以看出,美术作品是层层深入的过程,先找,在一层一层刻画,这与数学思维中层层递进的思维相符。但是,美术“像”,也就是说总有答案在等着他;而数学思维往往要求学生抓住每从己知中不断推究,最终达到条件与结论相扣的目标。美术生很难在基中体会这种不断尝试的思维特点。逡逑其次,素描作品的深入刻画长则数年,需要学生不断深入感受刻画对象,
图4.1实践前后学生对所处课堂模式的评价逡逑践后,学生的课堂满意度的评价更高,结合访谈结果,学生认为PB会到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从解决生活问题中,也能找到数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多的是建立更加缜密思维方式;而教育也掌握或者应用某项知识能力,而是传达一种乐于思考、善于观察的习践的学生表示,通过本学期PBL教学模式的学习,他们不仅学会了学会了多学科的融合,学会了应用信息,而检索并整合信息是互联能。学生还表示通过PBL讨论课,他们能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碰的价值观,感受到世界之大与生活之美。40.6%的学生很喜欢这种欢现在的考评方式的学生占71.9%。逡逑表4.10实践后学生对PBL模式的评价逡逑很喜欢(5分)不喜欢(1分)逡逑人数逦13逦4逡逑比例逦40.6%逦12.5%逡逑表4.11逦“我喜欢小组打分的考评方式”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惠民;;重视思想生成体验,构建知识发展脉络——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设计[J];数学通讯;2012年14期
2 陈厥祥;;以组织变革推动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1期
3 赵海涛;刘继和;;“基于问题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黄斌;;PBL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12期
5 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王光明 ,王悦;高中数学高才生与普通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差异比较、析因与教学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年12期
7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8 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4期
9 范建玮;关于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分析[J];数学教学研究;2002年12期
10 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2726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26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