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0-06-24 15:26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增加了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并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方面内容。核心素养五个要素之间联系紧密,其中唯物史观是诸素养的理论基础,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历史学科的学科性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培育核心素养首先要进行的是能力的培养,而其中历史解释是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是其他必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联系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的纽带。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进行。所有的历史叙述从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解释的程度受到学习者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培养和高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理念,在教学中树立素养意识。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史料解读,并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历史理论,帮助他们构建历史解释。除此之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多种教学资源的引入和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正确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不同解释的原因。以上从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等方面,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实施策略,出了几点思考。所有的教学理念都要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历史解释的过程实际上是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51
本文编号:2728043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殷杰;王茜;;语境分析方法与历史解释[J];晋阳学刊;201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静;高中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8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2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