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字词迁移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07:52
【摘要】:在文言文教学方面,长期以来,一直有“言”“文”之争:从最初的偏“言”到后来批判“串讲式”偏重“文”的教学,直到现在的“言文统一”的观点。不管是哪一种观点,都改变不了文言文字词学习在整个文言文教学中的基础地位。离开了词义的理解就谈不上对句子的理解,更别提对整个文本意蕴的把握,所以我们要重视文言文字词教学,切实提高文言文字词教学的效果。本论文主要是针对现实教学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低效现象,将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理论和初中文言字词教学实践相结合,从努力培养学生的字词迁移能力的角度来提高文言文字词学习的效率。全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先对什么是迁移及其迁移重要流派的理论进行概述,为文言文教学中字词迁移能力的培养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接着第二章先阐述了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中培养迁移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培养迁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然后聚焦于当下的“初中生文言文字词迁移能力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缺失的成因,发现问题原因主要来自文言文自身、教材编选、教师及学生等方面,对缺失成因的充分剖析,能为下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个基础上,第三章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结合影响迁移效果的主要因素,从教师学生这两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文言字词迁移能力的策略:教师层面要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意识,学生层面要强化学生的关联意识、要完善学生的原有文言认知结构。在“提高教师自身培养迁移能力的意识”这个方面,主要是要加强教师自身有关理论和专业的学习,强化引领学生关注新旧知识关联的意识,在教法创新上多动脑筋。文言词汇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或文言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正好契合迁移产生的条件,所以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强化学生的联想意识,就能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生而言,对文言文的认知还比较零散、缺乏,所以完善学生原有文言认知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诵读追求“立体地懂”,加深文言文这个领域的熟悉度,甚至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从而促进迁移;同时也需要指导文言词义推敲方法,获得方法的迁移,真正能举一反三,获得迁移能力。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离不开实践的检验,经过实践证明的理论才是合适的、有效的。所以最后一章用课堂教学实践来检验上述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反思不足,以取得最佳研究成果。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启艳;;巧用材料 授之以渔——文言文字词的理解[J];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05期

2 胡跃芳;钟建华;;“关联”策略在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语文;2014年01期

3 丁卫军;;诵读·积累·讲析:文言文教学必须强调的几个关键词[J];江苏教育;2013年14期

4 王荣生;童志斌;;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29期

5 陈寿义;;文言文字词教学技巧探微[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1年06期

6 刘春芸;;紧抓“联系”与“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我的文言实词教学尝试[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年09期

7 郑宇;;字形分析法在文言实词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余映潮;丁亚宏;;《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与点评[J];中学语文;2010年04期

9 贾会彬;;文言文字词教学——难以言说的痛[J];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34期

10 张耀珊;;文言实词教学应培养学生五种意识[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1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继华;以形索义法在初中文言实词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袁欢;文言文字词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叶静;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韩丽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知识迁移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丽霞;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低效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永聪;迁移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姚恒;迁移:文言教学的有效途径[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琪;初中语文细节描写读写迁移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59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59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