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中学武术健身操情境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15:55
【摘要】:中学武术健身操以传统武术为基本素材,融入了中国养生术的动作,形态多样,妙趣横生,兼具健身、防身、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普遍开始进行武术健身操教学活动,然而其普遍面临着教学方法陈旧与教学模式落后的问题,而情境教学已被其他诸多学科所广泛使用,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其在中学武术健身操教学中是否具有良好效果则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以“中学武术健身操情境教学模式实验研究”为题,正是要采用文献梳理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在简要分析情境教学概念、特征、原则、模式以及中学武术健身操内容、学生学习特征与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第二套武术健身操“雏鹰展翅”为主,建构一套系统化的情境教学方案,随后进行了具体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验证中学武术健身操情境教学的效果。文章结论为:一、情境教学也即是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展开教学活动,表现出教学导向性、情境中教学、程式化执行三个方面的特点,涉及到视听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角色扮演情境三个方面的手段,遵守目的性与理解性、趣味性与实践性、引导性与主体性的原则,遵循创设情境、引入情境、体验情境、拓展情境、再现情境五个环节。二、中学武术健身操包括旭日东升、雏鹰展翅、英雄少年、功夫青春四套三十六节动作,中学生学习武术健身操是表现出理解与接受能力有限、学习兴趣十分高昂、参与趣味活动比较积极三个方面的特点,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常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对武术健身操表意名称记忆不熟,武术健身操教学的拓展效果不好,武术健身操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四个方面的问题。三、武术健身操情境教学活动的目标应定位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情绪意志、强化社交道德五个方面。情境教学手段应注意各模块综合采用多种情境教学手段,各情境教学手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和秉持目的性与实效性理念,注重各情境教学手段之间的层次性。情境教学内容应立足五项基本教学目标,围绕着情境教学手段的执行思路来展开,注重各小节武术技巧与套路的整合训练。四、与常规教学方式相比,武术健身操情境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动作熟练程度与动作准确性、提升对于武术健身操名称记忆能力、增强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社交能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具有良好效果。针对武术健身操情境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以及情境教学最终效果情况,文章建议体育教师一定要立足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情境教学特征、原则、手段与流程,制定系统化的武术健身操情境教学方案,而且一定要严格执行教学方案。体育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要适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学习进度情况,而在保持情境教学总体方案不变的情况下,灵活调整情境教学的方法、手段与时间。体育教师无论是制定武术健身操情境教学方案,还是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都应秉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性,注重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认知、接受与理解能力,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体育教师在制定和实施武术健身操情境教学方案的时候,需要更多地融入文化内涵、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面的内容,以进一步完善情境教学所带来的多样化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33.96
【图文】:

武术健身,学生,熟练程度,名称


中学武术健身操情境教学模式实验研究示,实验班分别有 23.4%和 57.45%的学生对于武术健身熟练,分别有 12.77%和 6.38%的学生对于武术健身操表熟练;而对照班分别有 8.51%和 14.89%的学生对于武术比较熟练,分别有 61.7%和 14.89%的学生对于武术健身至是并不熟练。实验班十分熟练和比较熟练武术健身操照班,说明情境教学在提升学生对于武术健身操名称记

效果图,学生体质,课程教学,效果


4 培养情绪意志的效果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规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立足于此,武术健身操教学也即是要培养学化为“情绪调控力”和“坚韧不拔意志”两个指标。对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针对“您觉得课程学习为?”这一问题,如图 7 所示,实验班分别有 14.89

效果图,思想道德,培养学生,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效果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灵;张忠华;;改革开放40年我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年08期

2 柳林;;多媒体情境教学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年64期

3 丁静;;论情境教学在中职财经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年23期

4 杨嘉伟;;探讨初中政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9年19期

5 周有琼;;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葛彩霞;;优化情境教学设计 落实英语课程标准[J];教育革新;2009年10期

7 张美玲;;谈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汉文版);2008年02期

8 张周;;浅谈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新智慧;2019年18期

9 刘晓莲;;浅析问题情境教学促进初中生化学深度的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年09期

10 张和莲;;动静结合,让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J];新课程(上);201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菲;;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C];2019年

2 刘菁;谢星星;吴云;姚怡峰;高静;;如何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案例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年

3 刘爱军;潘会卿;公伟;汤怀乾;刘新建;;中小学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年

4 胡竹琴;;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热点讨论[C];2018年

5 靳彦丽;;浅议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中应用的策略[A];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6 冯光菊;;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误区[A];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9年

7 李文静;;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策略分析[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年

8 马媛;;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年

9 袁雪清;;情境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2018年

10 周绪亮;;议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忻州市北方初级中学校 贺永霞;浅谈情境教学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N];发展导报;2016年

2 湖南省龙山县召市镇民族中心小学 刘桂桃;品德课堂中的情境教学[N];发展导报;2017年

3 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第二完全小学 黄变梅;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N];科学导报;2017年

4 浙江省磐安县第二中学 陈利娟;情境教学让地理更接地气[N];发展导报;2017年

5 贵州省湄潭县新南中学 邱进容;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N];发展导报;2017年

6 山西省浮山县文昌实验小学 张淑艳;论小学数学中构建有效情境教学[N];发展导报;2017年

7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 李吉林;情境教学五原则[N];中国教师报;2013年

8 丰城市拖船中心小学 朱锦艳;低年级语文课中的情境教学[N];宜春日报;2011年

9 山东潍坊昌邑文山中学 山东潍坊 王晶杰 261300 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贵州贵阳 林菲菲 550001;情境教学的再认识及对新课程化学情境教学的启示[N];学知报;2011年

10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六实验学校 梁向利;浅谈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N];学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萌;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渤海大学;2019年

2 王维;小学科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9年

3 谢惠怡;高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4 任晓虹;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5 富新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实施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19年

6 孟玲;情境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7 芦哲;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境教学设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8 梁晓晴;中职饭店英语情境教学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9 李文静;故事情境教学运用于小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10 曾玉清;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与反思[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2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782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d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