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科学精神”测评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0-09-07 12:38
2016年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适合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六大素养,即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其中“科学精神”是指学生在领会、运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在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的上位概念为“文化基础”,下位概念包含着“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由此可见,“科学精神”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方法。但是,高中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既不知道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测评学生的“科学精神”。而“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科学精神”测评体系构建”为高中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提供了标准和实践依据。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查阅了关于“科学精神”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二部分,根据相关概念、理论依据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三部分,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和问卷调查对“科学精神测评体系”进行初步构建。第四部分,通过调查、讨论、数据分析、筛选和修改对“科学精神测评体系”进行了完整构建。第五部分,将“科学精神测评体系”发放给高中教师和学生使用,检测“科学精神测评体系”的科学性。本文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中在问卷调查中使用了SPSS20.0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以寻找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研究,将“科学精神测评体系”分为了五级指标,分别为:一级指标为“科学精神”;二级指标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三级指标为“崇尚真知”、“科学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态度”等11项指标;四级指标为“实践知识”、“专业知识”、“求实态度”和“实证精神”等24项指标;五级指标为“生活常识”、“自然规律”和“学科基础知识”等88项指标。并在五级指标之后,对五级指标进行了指标说明。通过研究和使用“科学精神测评体系”发现,它能为高中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提供依据,使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科学精神”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
【学位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3.98
【部分图文】:
(e) 高中教师教授科目图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结果 SPSS20.0 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笔者主要是对及每项指标在每个二级指标中所占的比重加以分析。“理性思维”的调查分析性思维”各项指标的评价,每个人都会在某一指标给予侧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 2-5。对“理性思维”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笔者对各项指标进行项指标中都有极大值 9,且极小值都大于等于 4。由此说大家都保持赞同意见,并认为这三项是可以作为指标表示面。
对每项指标的具体情况,笔者又通过三项指标的均值分布 2-1。其中,“崇尚真知”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均值分都处于“重要”水平。而“理性思维态度”的均值为 6.34平。析均值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崇尚真知”和“理性思维科学思维态度”的均值相对于这两项有点偏低。通过分析了解到大多数认为态度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学会和明应包含在上述两项指标中,所以单独列出会感觉非常的突及之前的访谈中,专家们大都谈到关于态度和精神的培养中不会单独点明必须在哪些活动中形成学生们的科学精神个教学设计的培养目标其实都涉及了相关情感态度的说明项指标都是属于“重要”水平,“理性思维”的三级指标的,如图 2-1 所示。
391 3 9 5.86 2.12 4精神 391 4 9 6.62 1.67 2N (列表状态)391 2-6 和图 2-2,笔者分析出以下几点。首先从图中可以看出,问和批判质疑精神基本位于同一区域内,都属于“重要”级别。其均值相对较低,并且方差为 4.48,与其他三项相比偏度较大。值较低的“质疑能力”指标做了进一步分析,笔者发现是因为疑能力”应包含在“批判能力”中。基于此观点,笔者又对两“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还是有不同之处的。质疑是在意提问和求教,同时还要有提问的技巧。而“批判能力”是基于对别人观点的评判,具有批判能力的人具有自身的评判标准。的追求;一个是对事物的评判。所以笔者认为确实应该将两者。
本文编号:2813354
【学位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3.98
【部分图文】:
(e) 高中教师教授科目图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统计结果 SPSS20.0 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笔者主要是对及每项指标在每个二级指标中所占的比重加以分析。“理性思维”的调查分析性思维”各项指标的评价,每个人都会在某一指标给予侧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 2-5。对“理性思维”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笔者对各项指标进行项指标中都有极大值 9,且极小值都大于等于 4。由此说大家都保持赞同意见,并认为这三项是可以作为指标表示面。
对每项指标的具体情况,笔者又通过三项指标的均值分布 2-1。其中,“崇尚真知”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均值分都处于“重要”水平。而“理性思维态度”的均值为 6.34平。析均值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崇尚真知”和“理性思维科学思维态度”的均值相对于这两项有点偏低。通过分析了解到大多数认为态度是一种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学会和明应包含在上述两项指标中,所以单独列出会感觉非常的突及之前的访谈中,专家们大都谈到关于态度和精神的培养中不会单独点明必须在哪些活动中形成学生们的科学精神个教学设计的培养目标其实都涉及了相关情感态度的说明项指标都是属于“重要”水平,“理性思维”的三级指标的,如图 2-1 所示。
391 3 9 5.86 2.12 4精神 391 4 9 6.62 1.67 2N (列表状态)391 2-6 和图 2-2,笔者分析出以下几点。首先从图中可以看出,问和批判质疑精神基本位于同一区域内,都属于“重要”级别。其均值相对较低,并且方差为 4.48,与其他三项相比偏度较大。值较低的“质疑能力”指标做了进一步分析,笔者发现是因为疑能力”应包含在“批判能力”中。基于此观点,笔者又对两“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还是有不同之处的。质疑是在意提问和求教,同时还要有提问的技巧。而“批判能力”是基于对别人观点的评判,具有批判能力的人具有自身的评判标准。的追求;一个是对事物的评判。所以笔者认为确实应该将两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浩;周恒洋;;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2 蒋道平;徐飞;;“科学救国”的先驱探索及当代启示——任鸿隽现代科学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与现实价值[J];科学学研究;2014年10期
3 肖显静;;科学以及科学文化的“文化缺失”与“文化回复”——兼评刘大椿先生的《科学文化与文化科学》[J];哲学分析;2013年06期
4 李颖;罗涤;袁利;;大学生合作精神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李醒民;;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融汇与整合[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杨向东;;教育中的“科学探究”:理论问题与实践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5期
7 徐润权;;质疑思辨 培养理性思维[J];中学数学研究;2009年06期
8 史瑞杰;闫敬;;近年来实践思维方式研究述要[J];理论探讨;2007年01期
9 严奕峰;;英国国家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简介[J];科学教育;2004年05期
10 张彬,林辉;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典范——竺可桢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8期
本文编号:2813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81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