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府学试院到近代中学—长治二中校史
发布时间:2020-12-18 02:52
近代时期是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过渡的关键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代教育虽然发展曲折、变革艰难,但也取得了很大进步。长治地区在教育改革方面不属于先进区域,其典型代表长治二中同样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以长治二中为例,长治地区的中等教育起源于建立在府学试院基础上的清末潞安中学堂。民国时期依次改为山西省立第四中学校、山西省立长治中学校,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在学校内建立党支部和“牺盟会”等组织,进行革命活动。抗战时期,在此前学校旧址上依次成立的民族革命大学六分校和民族革命中学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日活动,师生成为抗日主力军。在战时,潞安陆军医院和晋冀鲁豫军区预备总医院曾设立在学校校址上。抗战胜利后,顺应时代需求,太行区公立工业职业学校、太行财经学校和山西省立第二工业技术学校相继成立。长治二中发展变迁有其自身的特点:源自封建制度,且与时代共振;与政局变动密切相关;与革命斗争相辅相成;其发展受到阎锡山政策的影响。近代长治二中的发展对整个长治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普及教育,开启民智;引领社会风潮,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了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为长治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事...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对长治地区中等教育的研究
(二)对近代山西教育的研究
(三)对近代新式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建立的研究
(四)有关教育史的档案资料
(五)其他校史资料
三、研究范围界定
(一)试院
(二)中等教育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清末潞安中学堂时期(1904-1912)
第一节 清末教育改革
第二节 潞安中学堂办学概况
一、校舍选址
二、学堂建立
(一)领导机构
(二)师资情况
(三)受教群体与办学宗旨
(四)课程设置
(五)教材与教法
(六)考核制度
(七)建立影响
三、学堂与革命
第二章 民国省立中学时期(1912-1937)
第一节 山西省立第四中学校
一、教学情况
(一)师资力量
(二)教育宗旨
(三)学制与课程
(四)教材与教法
(五)体育活动
二、健全制度
三、学校建筑
四、中共潞安党支部
(一)建党基础
(二)建党经过
(三)活动与破坏
第二节 山西省立长治中学校
一、抗日救亡活动
二、“牺盟会”与省立长治中学校
第三章 抗战时期(1937-1945)
第一节 民族革命大学六分校
一、建校目的
二、办学情况
第二节 民族革命中学校
一、建校目的
二、办学情况
第三节 中学校址上建立的医院
一、潞安陆军医院
二、晋冀鲁豫军区预备总医院
第四章 抗战胜利后(1947-1949)
第一节 太行区公立工业职业学校
一、办学目的与方针
二、师资与生源
三、学制与课程
(一)学制
(二)课程
四、教学方法
第二节 太行财经学校
一、师资力量
二、课程设置
第三节 山西省立第二工业技术学校
第五章 长治二中发展变迁的特点与影响
第一节 长治二中发展变迁的特点
一、发展源自封建制度,且与时代共振
二、与政局变动密切相关
三、与革命斗争相辅相成
四、发展受到阎锡山的影响
第二节 长治二中发展变迁的影响
一、普及教育,开启民智
二、引领风潮,承担责任
三、建立党组,推动革命
四、培养人才,促进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近代教育的转型与成就[J]. 魏义霞.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04)
[2]论癸卯学制的建立发展及对近代教育的影响[J]. 王东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3]贡院——千年科举的背影[J]. 刘海峰.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5)
[4]论近代山西的教育发展[J]. 曾谦. 教育评论. 2009(01)
[5]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J]. 周宁. 书屋. 2005(05)
[6]近代中等教育的演进[J]. 刘虹,魏会茹. 教育评论. 2002(04)
[7]徐州府学宫与新学堂[J]. 胡家荣,吴书锦.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2(03)
硕士论文
[1]清末新政背景下吉林地区基础教育研究[D]. 田峥.长春师范大学 2017
[2]民国时期榆林地区中等教育研究[D]. 吕亚丽.延安大学 2017
[3]山西近代教育建筑的发展研究[D]. 李夏蓓.太原理工大学 2017
[4]晚清山西书院改学堂研究[D]. 刘丽文.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近代山西留学生研究[D]. 田晶洁.天津师范大学 2012
[6]民国山西教育“模范省”由来探析[D]. 何赵云.山西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23207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对长治地区中等教育的研究
(二)对近代山西教育的研究
(三)对近代新式教育制度与教育体系建立的研究
(四)有关教育史的档案资料
(五)其他校史资料
三、研究范围界定
(一)试院
(二)中等教育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一章 清末潞安中学堂时期(1904-1912)
第一节 清末教育改革
第二节 潞安中学堂办学概况
一、校舍选址
二、学堂建立
(一)领导机构
(二)师资情况
(三)受教群体与办学宗旨
(四)课程设置
(五)教材与教法
(六)考核制度
(七)建立影响
三、学堂与革命
第二章 民国省立中学时期(1912-1937)
第一节 山西省立第四中学校
一、教学情况
(一)师资力量
(二)教育宗旨
(三)学制与课程
(四)教材与教法
(五)体育活动
二、健全制度
三、学校建筑
四、中共潞安党支部
(一)建党基础
(二)建党经过
(三)活动与破坏
第二节 山西省立长治中学校
一、抗日救亡活动
二、“牺盟会”与省立长治中学校
第三章 抗战时期(1937-1945)
第一节 民族革命大学六分校
一、建校目的
二、办学情况
第二节 民族革命中学校
一、建校目的
二、办学情况
第三节 中学校址上建立的医院
一、潞安陆军医院
二、晋冀鲁豫军区预备总医院
第四章 抗战胜利后(1947-1949)
第一节 太行区公立工业职业学校
一、办学目的与方针
二、师资与生源
三、学制与课程
(一)学制
(二)课程
四、教学方法
第二节 太行财经学校
一、师资力量
二、课程设置
第三节 山西省立第二工业技术学校
第五章 长治二中发展变迁的特点与影响
第一节 长治二中发展变迁的特点
一、发展源自封建制度,且与时代共振
二、与政局变动密切相关
三、与革命斗争相辅相成
四、发展受到阎锡山的影响
第二节 长治二中发展变迁的影响
一、普及教育,开启民智
二、引领风潮,承担责任
三、建立党组,推动革命
四、培养人才,促进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近代教育的转型与成就[J]. 魏义霞.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04)
[2]论癸卯学制的建立发展及对近代教育的影响[J]. 王东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3]贡院——千年科举的背影[J]. 刘海峰. 社会科学战线. 2009(05)
[4]论近代山西的教育发展[J]. 曾谦. 教育评论. 2009(01)
[5]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J]. 周宁. 书屋. 2005(05)
[6]近代中等教育的演进[J]. 刘虹,魏会茹. 教育评论. 2002(04)
[7]徐州府学宫与新学堂[J]. 胡家荣,吴书锦.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2(03)
硕士论文
[1]清末新政背景下吉林地区基础教育研究[D]. 田峥.长春师范大学 2017
[2]民国时期榆林地区中等教育研究[D]. 吕亚丽.延安大学 2017
[3]山西近代教育建筑的发展研究[D]. 李夏蓓.太原理工大学 2017
[4]晚清山西书院改学堂研究[D]. 刘丽文.陕西师范大学 2013
[5]近代山西留学生研究[D]. 田晶洁.天津师范大学 2012
[6]民国山西教育“模范省”由来探析[D]. 何赵云.山西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232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92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