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学习本质观视角下中小学生厌学的反思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3:11

  本文关键词:学习本质观视角下中小学生厌学的反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求知是人类的天性”。学习是中小学生生命内在的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心理体验本应是愉快的而不是厌恶的。然而,如今厌学问题在国内外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不仅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关系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历年来,对中小学生厌学归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研究者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四个角度。但这只揭示了中小学生厌学的表层原因,所提出应对厌学的举措也并未能很好地解决厌学问题,且从长远角度看,这些举措的思路大都如出一辙,是治标不治本的。为了创新研究视角,本研究从学习本质观这一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逻辑思辨法,深入挖掘中小学生厌学的深层、内在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厌学的策略。所谓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就是在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中小学生缺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产生负面、消极的学习情绪,出现被动、抗拒的学习行为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心态和反应。从知、情、意三个维度将中小学生厌学的类型分为:习得障碍性厌学、暂时情绪性厌学和价值虚无性厌学。学习内涵认知的偏离和学习内在价值的流失是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厌学的真正原因。学习内涵认知的偏离,即将学习窄化为知识的学习,界定为纯粹的心智活动,视为孤立的个人实践,让中小学生对学习产生了负面的体验;而学习内在价值的流失,让中小学生在学习中丧失了主体和天性,使学习沦为单纯满足实用的工具,并缺少与中小学生相关的意义体验。要缓解甚至克服中小学生厌学问题,促使中小学生能够从厌学向乐学转变,需要从两方面出发,首先重塑学习内在价值,以恢复人的独特价值和尊严,并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最后重建学习内涵,既能兼顾学科学习、元学习和心理学习,又能建立社会情境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能创造表达、共享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中小学生 厌学 学习内涵 学习内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2.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22
  • 一、选题的缘由、目的及意义11-13
  • (一)选题的缘由11-12
  • (二)选题的目的12
  • (三)选题的意义12-13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13-18
  •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13-16
  •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16-18
  • 三、概念界定18-19
  • (一)厌学18-19
  • (二)学习本质观19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9-20
  • (一)研究思路19-20
  • (二)研究方法20
  • 五、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20-22
  • (一)研究的重难点20-21
  •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21-22
  • 第二章 中小学生厌学的归因分析22-29
  • 一、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22-23
  • (一)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不足22-23
  • (二)学习情绪负面、消极23
  • (三)学习行为被动、抗拒23
  • 二、中小学生厌学的类型23-25
  • (一)习得障碍性厌学24
  • (二)暂时情绪性厌学24
  • (三)价值虚无性厌学24-25
  • 三、中小学生厌学的归因25-29
  • (一)学习内涵的认知偏离25-26
  • (二)学习内在价值的流失26-29
  • 第三章 学习本质观的解读29-35
  • 一、什么是学习本质观29-30
  • 二、学习本质观的内涵维度30-32
  • 三、学习本质观的价值维度32-35
  • 第四章 中小学生厌学的反思35-46
  • 一、学习本质观下的厌学35-36
  • 二、从学习内涵反思厌学36-40
  • (一)学习被窄化为知识的学习36-37
  • (二)学习被界定为纯粹的心智活动37-38
  • (三)学习被视为孤立的个人实践38-39
  • (四)学习被标定为知识和技能的储蓄活动39-40
  • 三、从学习内在价值反思厌学40-46
  • (一)学习者丧失主体和天性40-42
  • (二)学习沦为单纯满足实用的工具42-43
  • (三)学习缺少与学习者相关的意义体验43-46
  • 第五章 中小学生从厌学到乐学的路径46-59
  • 一、学习内涵的重建46-51
  • (一)学习是知识学习、元学习和心理学习统一的过程46-47
  • (二)学习作为学习者身心共同活动的历程47-48
  • (三)学习作为社会情境中合作式的行为48-50
  • (四)学习作为表达、共享知识和技能的活动50-51
  • 二、学习内在价值的重塑51-55
  • (一)恢复人的独特价值和尊严51-53
  • (二)追寻学习的生存论意义53-55
  • 三、学习共同体的构筑55-59
  • 结语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钰e,

本文编号:328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28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7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