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和谐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8 10:26
本论文是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紧密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达成,对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在行为主义、联结-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四种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建立在各个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具有的特点。(2)探讨了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目标和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提出现代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三个维度上做到和谐达成;指出现代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应该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它们分别是: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带领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诱导学生养成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3)重点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三维教学目标和谐达成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三个教学效果优良的教学案例,并开发了一系列深受学生欢迎的物理实验和本土物理课程资源,它们分别是:“认识浮力”的教学设计案例。作者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构建...
【文章来源】: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始终保持平行或者重合!) 图 5.1[学生讨论]大家已经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根据看到的瓶内、外四段细绳始终保持平行或者重合这一现象,同学们可以推知浮力的方向在哪(答案:物体受到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在到浮力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4.观察实验,探究浮力原因[装置介绍]我们制作的探究浮力原因演示器(详见本节后的附录),它是一双层玻璃容器,由玻璃分成内外两个独立空间,如图 5.2 所示,内层玻璃容器底开了一个正方形的小孔,该小孔把内外两个独立空间连接起来;另做有一个空心方体作为研究对象,其底面积略大于内层玻璃容器底部开的小孔面积,空心正方的上下左右四个面由弹性透明薄膜组成,其前后两个面由轻质透明塑料板制成,分别紧密连接一段有适当长度的塑料软管(如医院用于打点滴的输液管,塑料软用于确保空心正方体内部的压强始终等于外界的大气压强,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如图 5.3 所示,该空心正方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图 5.4[学生讨论](1)此时浸没在水中的空心正方体为表面弹性薄膜凹陷的程度可以推知,空心正方体前两对平衡力,它的上表面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因为水没有对空心正方体施加竖直向上作用力,力,所以,它没有浮起来。)(2)如果空心正方体水面的深度为h ,水的密度为水ρ ,上底面受到水 ghS水= ρ,其中 g 为重力加速度。)[学生思考与讨论]若向外层玻璃容器中加水,要璃容器中加入水的深度应该满足什么要求?[观察实验]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1)只有璃容器中水面的距离下h ,大于空心正方体上底面上到某一值时,空心正方体才会上浮!(2)空心正合力F合的方向竖直向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重和失重的教学设计与科学素养的提升[J]. 李哲君,苏卡林,李科敏,李奇云,罗良. 物理教学探讨. 2017(09)
[2]有效课堂游戏设计误区及对策[J]. 杨新晓,陈殿兵.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01)
[3]浮力原因演示器的制作及其教育功能[J]. 李哲君,陈玫. 物理教学. 2017(01)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与学习兴趣培养[J]. 李哲君. 物理教学探讨. 2017(01)
[5]“认识浮力”的教学设计与科学素养的提升[J]. 李哲君. 中学物理. 2016(24)
[6]单元教学设计及其对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J]. 吕世虎,吴振英,杨婷,王尚志. 数学教育学报. 2016(05)
[7]有限理性视野下的教学设计及其实践诉求[J]. 马秀春,李太平. 教育科学研究. 2015(12)
[8]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生态课堂教学设计——以省级特级教师的一节初中英语示范课为例[J]. 祖瑞,曹薇.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06)
[9]教育回归生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 王盛峰.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01)
[10]协商课程理念下探究式问题驱动设计研究[J]. 叶妮.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01)
硕士论文
[1]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 刘华东.河南大学 2015
[2]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吴海原.广西师范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390623
【文章来源】: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始终保持平行或者重合!) 图 5.1[学生讨论]大家已经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根据看到的瓶内、外四段细绳始终保持平行或者重合这一现象,同学们可以推知浮力的方向在哪(答案:物体受到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制作教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在到浮力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4.观察实验,探究浮力原因[装置介绍]我们制作的探究浮力原因演示器(详见本节后的附录),它是一双层玻璃容器,由玻璃分成内外两个独立空间,如图 5.2 所示,内层玻璃容器底开了一个正方形的小孔,该小孔把内外两个独立空间连接起来;另做有一个空心方体作为研究对象,其底面积略大于内层玻璃容器底部开的小孔面积,空心正方的上下左右四个面由弹性透明薄膜组成,其前后两个面由轻质透明塑料板制成,分别紧密连接一段有适当长度的塑料软管(如医院用于打点滴的输液管,塑料软用于确保空心正方体内部的压强始终等于外界的大气压强,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如图 5.3 所示,该空心正方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图 5.4[学生讨论](1)此时浸没在水中的空心正方体为表面弹性薄膜凹陷的程度可以推知,空心正方体前两对平衡力,它的上表面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因为水没有对空心正方体施加竖直向上作用力,力,所以,它没有浮起来。)(2)如果空心正方体水面的深度为h ,水的密度为水ρ ,上底面受到水 ghS水= ρ,其中 g 为重力加速度。)[学生思考与讨论]若向外层玻璃容器中加水,要璃容器中加入水的深度应该满足什么要求?[观察实验]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1)只有璃容器中水面的距离下h ,大于空心正方体上底面上到某一值时,空心正方体才会上浮!(2)空心正合力F合的方向竖直向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重和失重的教学设计与科学素养的提升[J]. 李哲君,苏卡林,李科敏,李奇云,罗良. 物理教学探讨. 2017(09)
[2]有效课堂游戏设计误区及对策[J]. 杨新晓,陈殿兵.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01)
[3]浮力原因演示器的制作及其教育功能[J]. 李哲君,陈玫. 物理教学. 2017(01)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与学习兴趣培养[J]. 李哲君. 物理教学探讨. 2017(01)
[5]“认识浮力”的教学设计与科学素养的提升[J]. 李哲君. 中学物理. 2016(24)
[6]单元教学设计及其对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J]. 吕世虎,吴振英,杨婷,王尚志. 数学教育学报. 2016(05)
[7]有限理性视野下的教学设计及其实践诉求[J]. 马秀春,李太平. 教育科学研究. 2015(12)
[8]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生态课堂教学设计——以省级特级教师的一节初中英语示范课为例[J]. 祖瑞,曹薇.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06)
[9]教育回归生活视域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 王盛峰.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01)
[10]协商课程理念下探究式问题驱动设计研究[J]. 叶妮.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01)
硕士论文
[1]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 刘华东.河南大学 2015
[2]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吴海原.广西师范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390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39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