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源泉。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改革紧随其后,地理教材相关研究日渐增多,教材衔接是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教材为突破口,对人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进行研究。本文主体部分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分别进行衔接分析:课程标准的衔接分析按照其编排顺序,从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内容标准)三个方面,对初高中两个阶段的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内容标准)进行统计对比,由此对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衔接分析。教材的衔接分析部分主要有三个方面:教材编排体系、教材重合内容及其辅助栏目。第一,对比初高中两套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行衔接分析;第二,统计初高中教材重合内容,对重合内容进行难度对比,以高中教材编排顺序为基础,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个部分,对重合内容进行衔接分析;第三,对两套教材重合内容的辅助栏目进行衔接分析。在对初高中课程标准、初高中地理教材进行衔接分析的基础上,从使用教材的角度提出了教材衔接的教学建议。针对教学中需要达到的三维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对应的教学建议。再根据以上的教学建议,以高中教材中地球的运动和人口的数量变化为例,做出教学设计。通过对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材的比较分析,人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具有衔接性。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对教材衔接的分析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采用的方法欠缺多样性,同时由于时间关系,本文的适用性还未得到验证。
【关键词】:初高中 地理教材 衔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15
- 1.3.1 研究目的15
- 1.3.2 研究内容15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8
- 1.4.1 研究思路15-16
- 1.4.2 研究方法16-18
- 1.5 核心概念界定18-19
- 2 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及衔接分析19-27
- 2.1 前言比较及衔接分析19-21
- 2.1.1 课程性质比较及衔接分析19-20
- 2.1.2 课程基本理念比较及衔接分析20
- 2.1.3 课程设计思路比较及衔接分析20-21
- 2.2 课程目标比较及衔接分析21-23
- 2.2.1 课程总目标比较及衔接分析21-22
- 2.2.2 课程具体目标比较及衔接分析22-23
- 2.3 内容标准比较及衔接分析23-27
- 2.3.1 内容标准具体条目和重合条目统计23-24
- 2.3.2 三类目标比较及衔接分析24-26
- 2.3.3 难度水平比较及衔接分析26-27
- 3 人教版初高中地理教材比较及衔接分析27-39
- 3.1 教材编写体例比较及衔接分析27-28
- 3.1.1 初中教材编写体例27
- 3.1.2 高中教材编写体例27-28
- 3.1.3 初高中教材编写体例比较及衔接分析28
- 3.2 教材知识内容比较及衔接分析28-37
- 3.2.1 初高中教材重合内容统计28-29
- 3.2.2 初高中教材重合内容难度水平比较及衔接分析29-31
- 3.2.3 初高中教材重合内容比较及衔接分析31-37
- 3.3 教材重合内容辅助栏目比较及衔接分析37-39
- 3.3.1 教材重合内容辅助栏目统计37-38
- 3.3.2 教材重合内容辅助栏目比较及衔接分析38-39
- 4 初高中教材衔接的教学建议39-42
- 4.1 知识与技能衔接的教学建议39-40
- 4.1.1 知识衔接的教学建议39-40
- 4.1.2 技能衔接的教学建议40
- 4.2 过程与方法衔接的教学建议40
-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衔接的教学建议40-42
- 5 初高中教材衔接的案例设计42-49
- 5.1 初高中教材衔接的教学设计42-48
- 5.1.1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42-45
- 5.1.2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45-48
- 5.2 教学设计反思48-49
- 6 结论49-51
- 6.1 主要结论49-50
- 6.2 后续研究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B53-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晋喜;地理教材中“小栏目”的处理[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褚亚平,林培英,郑亚非;析现代学校地理教材构成的三系统[J];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05期
3 李壚方;;\ 初中自然地理教材的研究[J];人民教育;1954年11期
4 向海;黎明;;中小学的分省地理教材[J];人民教育;1963年07期
5 程午昌;关于“正确处理地理教材”的含义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1989年05期
6 张国明,金明超;如何利用地理教材优势导入新课[J];石油教育;1995年Z2期
7 李其良;;浅谈地理教材中图像的设计与配置[J];中学教学参考;2013年33期
8 钟德平;;评析教材信息 激发探究激情[J];地理教学;2005年03期
9 戴敖锁;实施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J];地理教育;2005年02期
10 陆敏;美国地理教材“地理:世界和居民”评介[J];地理教育;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树婷;;新课程视野下的地理教材结构与功能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丁洁;;以比较为引领,以借鉴为导向——大陆人教版地理2与台湾龙腾版地理2之比较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佩芝;体现地理学实用价值[N];光明日报;2001年
2 姜伯静;质疑权威的勇气[N];湖北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金静;七年级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设计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2 王敏;高中地理教材宏观分析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吴燕清;初中地理教材表层系统及其内在联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符t熫
本文编号:347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4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