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养成教育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05:03
青少年身体质量和健康水平低下是最使国人堪忧的问题之一。体育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教育,与素质教育存在包含关系。它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亿万家庭幸福生活,目的不仅在于有效改善体质和增强健康,提高生命活力,提升幸福感,而是青少年良好体育习惯培养。然而当前体育教育把学生身体当做生物机体,按照某项运动技术的动作程序严格要求学生反复操练,感受不到身体在运动中的欣快感、自由感,并以刚性测试标准度量生物人的机械行为效果,为“达标”而练习,失去行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随着外力的消失体育行为也随之消淡,体育习惯的培养难以显现效果。本文结合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比较分析法,寻求教化和内化青少年体育道德、态度和行为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培养良好体育习惯的目标。全文以“问题提出—基本内容—内化途径”的思路展开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青少年体育行为的内化体现在仿效和信奉。以建立模式、行为强化、仿效家长和仿效偶像等途径实现对行为的仿效,以认知—理论武装、引导—教者介入、实践—行为奉行、反思—信仰深化等途径实现对行为的信奉,由被动逐渐转变为主动,由仿效升华为信奉,实现对体育行为的内化...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2.3 个人评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比较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体育养成教育的表现——体育行为
3.1.1 青少年体育行为问题及原因
3.1.2 青少年体育行为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3.1.3 青少年体育行为内化的途径
3.2 青少年体育养成教育的平台——体育态度
3.2.1 青少年体育态度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3.2.2 青少年体育态度的内化途径
3.3 青少年体育养成教育的核心——体育道德
3.3.1 青少年体育道德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3.2 青少年体育道德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3.3.3 青少年体育道德内化的途径
4 结论
4.1 结论
4.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J]. 部义峰,杜蕾,李双林. 体育学刊. 2017(04)
[2]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第十一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 本刊记者,张肇丰,吁思敏,向荣,陈彩虹,虞娅娜.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3)
[3]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和规律探索[J]. 贾建梅,李延华,贾万森.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6(05)
[4]学校体育思想之身体教化指导的整体化研究[J]. 吴瑞红,江文奇. 体育学刊. 2016(01)
[5]论个体道德态度养成的基本功能[J]. 杨宇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6]论道德态度养成的机制与路径[J]. 杨宇辰. 中州学刊. 2015(08)
[7]青少年体育明星偶像特质识别与仿效[J]. 马瑞,沈建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8]道德哲学视域下竞技体育价值的反思及矫正[J]. 李在军,赵野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9]体育价值分类探究——基于人与社会的价值结构统一的视角[J]. 范叶飞,马卫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3)
[10]青年信仰的生成机制、发展规律与危机消解[J]. 李东坡.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研究[D]. 郑家鲲.上海体育学院 2013
硕士论文
[1]身体素养视角下对小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体育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D]. 李嘉.北京体育大学 2017
[2]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D]. 孙建云.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中学生体育态度与习惯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明陶.福建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10994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2.3 个人评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比较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青少年体育养成教育的表现——体育行为
3.1.1 青少年体育行为问题及原因
3.1.2 青少年体育行为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3.1.3 青少年体育行为内化的途径
3.2 青少年体育养成教育的平台——体育态度
3.2.1 青少年体育态度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3.2.2 青少年体育态度的内化途径
3.3 青少年体育养成教育的核心——体育道德
3.3.1 青少年体育道德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3.3.2 青少年体育道德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
3.3.3 青少年体育道德内化的途径
4 结论
4.1 结论
4.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学生逃避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机制[J]. 部义峰,杜蕾,李双林. 体育学刊. 2017(04)
[2]从“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第十一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 本刊记者,张肇丰,吁思敏,向荣,陈彩虹,虞娅娜.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3)
[3]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机制和规律探索[J]. 贾建梅,李延华,贾万森.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6(05)
[4]学校体育思想之身体教化指导的整体化研究[J]. 吴瑞红,江文奇. 体育学刊. 2016(01)
[5]论个体道德态度养成的基本功能[J]. 杨宇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6]论道德态度养成的机制与路径[J]. 杨宇辰. 中州学刊. 2015(08)
[7]青少年体育明星偶像特质识别与仿效[J]. 马瑞,沈建华.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04)
[8]道德哲学视域下竞技体育价值的反思及矫正[J]. 李在军,赵野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9]体育价值分类探究——基于人与社会的价值结构统一的视角[J]. 范叶飞,马卫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3)
[10]青年信仰的生成机制、发展规律与危机消解[J]. 李东坡.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1)
博士论文
[1]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学生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研究[D]. 郑家鲲.上海体育学院 2013
硕士论文
[1]身体素养视角下对小学生身体活动现状及体育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D]. 李嘉.北京体育大学 2017
[2]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D]. 孙建云.湖南师范大学 2009
[3]中学生体育态度与习惯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明陶.福建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10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510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