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普通高中学生成绩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11-22 05:5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但在教育领域中,尤其在高中教育阶段,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成绩的分析还停留在一些简单的统计处理中。例如简单地计算各科总分,然后利用所得的总分为学生排名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一般也是以所教班级为单位计算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指标。这种评价方式简单直接,但其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对学生成绩这些原始资料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所以有必要构建一个基于数据挖掘的高中学生成绩分析系统。本文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对高中学生成绩进行三个维度的挖掘分析:基于数理统计的成绩分析、基于标准分的成绩分析和基于K-Means聚类的成绩分析。通过以上三个维度的成绩分析后,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对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以及为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本学生成绩分析系统是基于MATLAB语言编写,在EXCEL中输出,系统具有稳定、易操作的特点。能够满足现阶段高中学生成绩的分析需求,让高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更高效。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普通高中学生成绩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2-1负偏态?

正态,峰度,偏度


(5)偏度[8]??偏度是统计数据分布偏斜方向和程度的度量。偏度越接近0,说明分布越对称,??如图2-2;若偏度为负值,说明样本服从左偏分布,概率密度的左尾巴长,顶点??偏向右边,如图2-1;若偏度为正值,说明样本服从右偏分布,概率密度的右尾??巴长,顶点偏向左边,如图2-3。偏度计算公式为:??-?_x)3??Sk^-^—3??(2-5)??图2-1负偏态?图2-2正态?图2-3正偏态??(6)峰度[8]??峰度是描述总体中所有取值分布形态陡缓程度的统计量。该统计量需要与正态??分布相比较,具体为:峰度为0,与正态分布的陡缓程度相同;峰度大于0,与??正态分布相比较为陡峭;峰度小于0,与正态分布相比较为平坦,为平顶峰。??峰度的绝对值数值越大表示正态分布的差异程度越大。峰度计算公式为:??-文-无)4??―-3?(2-6)??6??

峰度,正偏态,偏度


(5)偏度[8]??偏度是统计数据分布偏斜方向和程度的度量。偏度越接近0,说明分布越对称,??如图2-2;若偏度为负值,说明样本服从左偏分布,概率密度的左尾巴长,顶点??偏向右边,如图2-1;若偏度为正值,说明样本服从右偏分布,概率密度的右尾??巴长,顶点偏向左边,如图2-3。偏度计算公式为:??-?_x)3??Sk^-^—3??(2-5)??图2-1负偏态?图2-2正态?图2-3正偏态??(6)峰度[8]??峰度是描述总体中所有取值分布形态陡缓程度的统计量。该统计量需要与正态??分布相比较,具体为:峰度为0,与正态分布的陡缓程度相同;峰度大于0,与??正态分布相比较为陡峭;峰度小于0,与正态分布相比较为平坦,为平顶峰。??峰度的绝对值数值越大表示正态分布的差异程度越大。峰度计算公式为:??-文-无)4??―-3?(2-6)??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学生成绩评价[J]. 钱浩韵.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2]基于SPSS的物理试卷分析与评价[J]. 陈琪琪.  物理通报. 2017(12)
[3]基于标准分的学生评教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J]. 张义东.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7(02)
[4]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改进[J]. 李金涛,艾萍,岳兆新,马梦梦,边世哲.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7(06)
[5]基于MATLAB设计学生成绩查询系统[J]. 杨文芳.  考试周刊. 2016(75)
[6]K-means聚类算法的实例教学研究[J]. 王丽娟,郝志峰,蔡瑞初,温雯,刘添添.  计算机教育. 2016(08)
[7]一项公平与效率兼备的高考改革为什么难以为继?——标准分制度的变迁及其折射的治理困境[J]. 章建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8]一种新的学科贡献值计算方法[J]. 张旭,苏莉雅.  广西物理. 2015(03)
[9]基于参数统计的LiDAR数据分割算法[J]. 杨晓云,梁鑫.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10]试卷质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 吴承祯,何丽华,林立群,吴琼华.  中国林业教育. 2008(03)

硕士论文
[1]中小学学生成绩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孙东银.中央民族大学 2017
[2]高考标准分制度改进研究[D]. 赵国政.海南大学 2016
[3]基于主成分的中学生成绩分析方法的研究[D]. 陆炳方.华南理工大学 2015
[4]中学考试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研究[D]. 刘佳佳.贵州师范大学 2015
[5]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协调问题研究[D]. 刘剑.兰州交通大学 2015
[6]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技术在成绩分析中的研究及应用[D]. 柳玉巧.华中师范大学 2014
[7]基于稳健估计的高速铁路沉降预测与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 伍绍浩.中南大学 2014
[8]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试卷质量[D]. 洪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9]中学学生成绩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元强.北京交通大学 2011
[10]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分析研究[D]. 江艳萍.华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1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511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4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