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智能手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湖南省祁阳师范学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9 12:08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是国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对于我国学生来说,听、说、读、写等英语学习能力提高的最大瓶颈是语言环境的欠缺,中职学生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给英语学习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作为互联网技术使用的一个端点,智能手机具有灵活性、高效性、虚拟性和普及型等特点。它自身携带强大语音、视频、查询和社交等功能,可以很好地提供丰富多元、虚拟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因此,新的教学方式——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现代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手机在教育工作中得到愈来愈多的认可。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促进教学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智能手机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主要通过与传统英语学习渠道、学习时间和空间、学习内容的对比,分析出了智能手机教学可以拓展新的学习渠道、延伸学习时间和空间、丰富学习内容。然后,重点通过案例阐述了智能手机在中职英语词汇、阅读、听力、口语和语法等方面的具体应用,从实践的角度体现智能手机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基于上述在词汇、阅读、听力、口语等方面的应用基础,本文通过实验法和调查法对智能手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效果情况进行了解。通过问卷... 

【文章来源】: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智能手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湖南省祁阳师范学校为例


1.2智能手机英语学习渠道的好处

英语阅读教学,智能手机


图 3.2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是教学内容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占有重要的地须要进行大量、广泛和长期的阅读训练。目前中职学校的英常的艰辛,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非常大,主要是因为中职学生弱、学习兴趣非常低。因此在教学中要找到他们喜欢的、容方式和教学资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目前中职英语教材中阅读的内容都比较简短,材上的阅读内容掌握是非常不够,需要在教学之外再补充大足。最大的问题是每周只开设了 2 节英语课,在仅有的 3 课又要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所以教学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联网后就相当于一台电脑,里面有海量的英语阅读学习资源

师生互动,辅助教学,英语教师,手机


图 4.5师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APP 辅助教学增强师生互动这项结 4.6 所示)。图 4.6用智能手机学习英语的意愿方面78.76%的学生期待使用智能手机于英语教学之中(如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国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水利工作内容摘录[J]. 滕红真,周妍.  山西水利. 2017(03)
[2]建国后中职教育办学形式演进与走向的历史考察[J]. 赵丽萍,曹美红.  职教通讯. 2017(04)
[3]智能手机在大学英语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 张倩.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1)
[4]碎片化学习视野下的五年制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堂教学[J]. 冯满堂.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7(01)
[5]“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措施探究[J]. 赵云.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12)
[6]智能手机APP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 朱焕生.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23)
[7]智能手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卢建飞,赖浩明.  科技展望. 2016(33)
[8]智能手机学习软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苏可.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2)
[9]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促进课堂有效教学[J]. 贾积有,陈真真.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22)
[10]主动学习策略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何赛萍.  海外英语. 2016(18)

硕士论文
[1]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职英语课外活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崔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
[2]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中生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D]. 刘旭.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移动技术辅助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研究与实践[D]. 李玉梅.东北石油大学 2014
[4]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郭小琪.沈阳师范大学 2014
[5]基于Android平台的小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 魏静茹.河北大学 2014
[6]移动条件下英语单词记忆的效果调查[D]. 赵敏.福建师范大学 2014
[7]基于Android平台的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刁萌.陕西师范大学 2013
[8]智能手机英语记单词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 耿帅.天津师范大学 2013
[9]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问题与对策研究[D]. 郭兴红.湖北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78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578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