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基于教学细目的高中生物学生成性教学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4 22:0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能力,提倡在实践中学习。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发展素质教育。基于党的十九大,《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针对高中生物课特别强调“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能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合作精神。”那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设计生物课堂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形成探究思路锻炼科学思维?教师又应选择何种教学策略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呢?本研究将“教学细目”和“生成性教学”相结合,首先解读生成性教学和教学细目的含义。其次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课后练习、考试大纲、高考试题五个方面确立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再采取不同的活动建议,在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物教学的生成性使学生形成探究思路和科学思维,从而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细目使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不产生偏离,以便生成性教学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展示两份教学设计,并在高中生物课堂实施教学,进行生成性教学的反思和再实践,旨在为高中生物学生成性教学的落实提供借鉴与启示。结论如下:第一,制定教学细目可...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一、生成性教学研究现状
        二、生物学生成性教学研究现状
        三、教学细目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选题之由来
    第四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中生物学生成性教学实施中教学细目的制定
    第一节 前端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
        二、学习内容分析
    第二节 实验课:《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二、基于教学细目的生成性教学活动设计和策略选择
    第三节 新授课:《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二、基于教学细目的生成性教学活动设计和策略选择
第三章 基于教学细目的高中生物学生成性教学案例研究
    第一节 实验课:《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生成性教学反思
        九、教学过程再完善
    第二节 新授课:《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生成性教学反思
        九、教学过程再完善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教学细目的制定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控教学
        二、教学细目的制定为生成性教学奠定基础
        三、小组合作学习为生成性教学提供动力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I
附录Ⅱ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多元教学管理体系[J]. 何兰田,童金元.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02)
[2]厘清教学目标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J]. 阳利平.  课程.教材.教法. 2014(05)
[3]生成性教学:特征与价值[J]. 马秀春.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08)
[4]生成性思维及其教学意蕴[J]. 罗祖兵.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03)
[5]生成性教学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 王海峰.  教学与管理. 2010(15)
[6]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策略[J]. 罗祖兵.  中国教育学刊. 2009(09)
[7]“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J]. 高原.  中学生物教学. 2008(12)
[8]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策略[J]. 吕星宇.  教育科学. 2008(03)
[9]生成性教学的特征及其实施策略[J]. 王晓阳.  现代教育科学. 2007(08)
[10]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J]. 李祎,涂荣豹.  教育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3656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656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8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