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师徒指导功能及其多重职业效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6 17:47
古之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师徒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其成效不言而喻。映射到教育领域,随着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形成了以学校为本的教师培养模式,即实施师徒制。如今,师徒制不再局限于简单地经验传授,其内涵已经延伸到知识发展、能力训练和情感熏染等各个方面。师徒指导功能作为师徒制的微观层面,便于剖析师徒制的具体作用。教师师徒指导功能(mentoring function)指在对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师傅为徒弟提供全方面支持并发挥的有利的指导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师徒指导功能对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以此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行动上的参考。据此,基于指导关系理论(Mentoring relationship theory)、组织学习理论(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ory)、师徒模式下知识学习双循环模型(Bi-circulating model of knowledge learning in the master and apprentice mode)和前摄性行为情境化理论(Proactive behavior contextualization t...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理论意义
1.3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对象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界定
2.2.2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测量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指导关系理论
2.3.2 组织学习理论
2.3.3 师徒模式下知识学习双循环模型
2.3.4 前摄性行为情境化理论研究框架
2.3.5 小结
2.4 相关文献梳理
2.4.1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结果变量
2.4.2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中介变量
2.5 总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一: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量表的编制
4.1 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维度的构想
4.2 研究目的
4.3 扎根理论的质性访谈
4.3.1 访谈提纲的拟定
4.3.2 访谈计划的实施
4.3.3 访谈资料编码
4.3.4 访谈结果总结
4.4 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量化研究
4.4.1 研究对象与问卷回收
4.4.2 统计方法
4.4.3 项目分析
4.4.4 探索性因素分析
4.4.5 验证性因素分析
4.4.6 信度分析
4.4.7 小结
第五章 研究二: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多重作用机制
5.1 研究对象
5.2 测量工具
5.2.1 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量表
5.2.2 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转移量表
5.2.3 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量表
5.2.4 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量表
5.3 统计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描述性分析
5.4.2 相关分析
5.4.3 回归分析
5.4.4 中介效应检验
5.4.5 差异分析
5.5 实证结果总结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6.1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密切
6.1.1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工作重塑与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分析
6.1.2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工作重塑与教学能力的关系分析
6.1.3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工作重塑与职业认同的关系分析
6.2 教师工作重塑的中介讨论
6.2.1 工作重塑在师徒指导功能和隐性知识转移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6.2.2 工作重塑在师徒指导功能和教学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6.2.3 工作重塑在师徒指导功能和职业认同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6.3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与相关变量的差异分析
6.3.1 研究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6.3.2 研究变量在班主任经历上的差异分析
6.3.3 研究变量在骨干教师培训上的差异分析
6.3.4 研究变量在和师傅同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6.3.5 研究变量在年龄上的差异分析
6.3.6 研究变量在学历上的差异分析
6.3.7 研究变量在教龄上的差异分析
6.3.8 研究变量在和师傅交流频率上的差异分析
第七章 教育启示与对策
7.1 注重师徒指导功能的多向扩散
7.1.1 指导关系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7.1.2 指导阶段以层级化形式运行
7.1.3 指导方式以情境化方式参与
7.2 促进工作重塑的多维协调
7.2.1 工作重塑的认知调节
7.2.2 工作重塑的行为调节
7.2.3 工作重塑的关系调节
7.3 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多面一体
7.3.1 隐性知识转移的主体、客体和媒介的有机统一
7.3.2 教学能力由单向能力向群生能力演变
7.3.3 职业认同分群体构建
第八章 展望与不足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
8.3 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访谈提纲(样例)
附录 B 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预测量表(样例)
附录 C 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及其多重职业效能量表(样例)
附录 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师徒制下初任教师隐性知识转移:路径与实现策略[J]. 于梅芳,韦雪艳,陈梦婷. 当代教育科学. 2017(09)
[2]教育环境对教师教与学状况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J]. 王永刚. 当代教育科学. 2017(03)
[3]企业师徒制隐性知识转移契合度评价机制研究[J]. 李伟,郭东强.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2)
[4]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的交叉滞后分析[J]. 齐亚静,伍新春,王晓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5)
[5]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的编制[J]. 齐亚静,伍新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4)
[6]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的质性研究——以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例[J]. 郝国强. 教师教育研究. 2016(03)
[7]缄默知识理论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的角色定位[J]. 韩天学. 高教探索. 2016(04)
[8]师徒功能与研究生专业认同感的关系研究[J]. 许慧,韦雪艳,戚亚慧.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1)
[9]前摄性行为情境化研究:一个理论整合框架[J]. 林叶,李燕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05)
[10]创意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刘春艳.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6(03)
博士论文
[1]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徐洁.西南大学 2015
[2]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D]. 徐继红.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企业导师指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 陈诚.华中科技大学 2013
[4]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研究[D]. 朱伏平.西南财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影响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双维路径研究[D]. 耿庆岭.江南大学 2016
[2]师徒制对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D]. 龙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男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差异研究[D]. 李姝绮.西南大学 2014
[4]组织变革情境下员工工作形塑的前因机制研究[D]. 周盛琳.浙江大学 2014
[5]企业师徒制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王晓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6]基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联结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伏艳梅.西南财经大学 2012
[7]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比较研究[D]. 孙婷婷.西南大学 2010
[8]指导关系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研究[D]. 董慧杰.苏州大学 2010
[9]高校教师工作形塑的实证研究[D]. 郑昉.河南大学 2009
[10]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D]. 池春燕.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62979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理论意义
1.3 实践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对象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界定
2.2.2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测量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指导关系理论
2.3.2 组织学习理论
2.3.3 师徒模式下知识学习双循环模型
2.3.4 前摄性行为情境化理论研究框架
2.3.5 小结
2.4 相关文献梳理
2.4.1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结果变量
2.4.2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中介变量
2.5 总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内容
3.4 研究方法
第四章 研究一: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量表的编制
4.1 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维度的构想
4.2 研究目的
4.3 扎根理论的质性访谈
4.3.1 访谈提纲的拟定
4.3.2 访谈计划的实施
4.3.3 访谈资料编码
4.3.4 访谈结果总结
4.4 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量化研究
4.4.1 研究对象与问卷回收
4.4.2 统计方法
4.4.3 项目分析
4.4.4 探索性因素分析
4.4.5 验证性因素分析
4.4.6 信度分析
4.4.7 小结
第五章 研究二: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的多重作用机制
5.1 研究对象
5.2 测量工具
5.2.1 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量表
5.2.2 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转移量表
5.2.3 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量表
5.2.4 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量表
5.3 统计处理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描述性分析
5.4.2 相关分析
5.4.3 回归分析
5.4.4 中介效应检验
5.4.5 差异分析
5.5 实证结果总结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6.1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与相关变量的关系密切
6.1.1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工作重塑与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分析
6.1.2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工作重塑与教学能力的关系分析
6.1.3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工作重塑与职业认同的关系分析
6.2 教师工作重塑的中介讨论
6.2.1 工作重塑在师徒指导功能和隐性知识转移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6.2.2 工作重塑在师徒指导功能和教学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6.2.3 工作重塑在师徒指导功能和职业认同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6.3 教师师徒指导功能与相关变量的差异分析
6.3.1 研究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6.3.2 研究变量在班主任经历上的差异分析
6.3.3 研究变量在骨干教师培训上的差异分析
6.3.4 研究变量在和师傅同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6.3.5 研究变量在年龄上的差异分析
6.3.6 研究变量在学历上的差异分析
6.3.7 研究变量在教龄上的差异分析
6.3.8 研究变量在和师傅交流频率上的差异分析
第七章 教育启示与对策
7.1 注重师徒指导功能的多向扩散
7.1.1 指导关系朝多样化方向发展
7.1.2 指导阶段以层级化形式运行
7.1.3 指导方式以情境化方式参与
7.2 促进工作重塑的多维协调
7.2.1 工作重塑的认知调节
7.2.2 工作重塑的行为调节
7.2.3 工作重塑的关系调节
7.3 统筹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多面一体
7.3.1 隐性知识转移的主体、客体和媒介的有机统一
7.3.2 教学能力由单向能力向群生能力演变
7.3.3 职业认同分群体构建
第八章 展望与不足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
8.3 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访谈提纲(样例)
附录 B 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预测量表(样例)
附录 C 中小学教师师徒指导功能及其多重职业效能量表(样例)
附录 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师徒制下初任教师隐性知识转移:路径与实现策略[J]. 于梅芳,韦雪艳,陈梦婷. 当代教育科学. 2017(09)
[2]教育环境对教师教与学状况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J]. 王永刚. 当代教育科学. 2017(03)
[3]企业师徒制隐性知识转移契合度评价机制研究[J]. 李伟,郭东强.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02)
[4]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的交叉滞后分析[J]. 齐亚静,伍新春,王晓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5)
[5]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塑问卷的编制[J]. 齐亚静,伍新春.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4)
[6]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的质性研究——以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例[J]. 郝国强. 教师教育研究. 2016(03)
[7]缄默知识理论视域下现代学徒制企业师傅的角色定位[J]. 韩天学. 高教探索. 2016(04)
[8]师徒功能与研究生专业认同感的关系研究[J]. 许慧,韦雪艳,戚亚慧.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6(01)
[9]前摄性行为情境化研究:一个理论整合框架[J]. 林叶,李燕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05)
[10]创意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刘春艳.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6(03)
博士论文
[1]中学英语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徐洁.西南大学 2015
[2]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D]. 徐继红.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企业导师指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 陈诚.华中科技大学 2013
[4]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研究[D]. 朱伏平.西南财经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影响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双维路径研究[D]. 耿庆岭.江南大学 2016
[2]师徒制对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D]. 龙娇.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男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差异研究[D]. 李姝绮.西南大学 2014
[4]组织变革情境下员工工作形塑的前因机制研究[D]. 周盛琳.浙江大学 2014
[5]企业师徒制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王晓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6]基于隐性知识转移的社会网络联结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伏艳梅.西南财经大学 2012
[7]城乡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比较研究[D]. 孙婷婷.西南大学 2010
[8]指导关系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研究[D]. 董慧杰.苏州大学 2010
[9]高校教师工作形塑的实证研究[D]. 郑昉.河南大学 2009
[10]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师徒制研究[D]. 池春燕.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62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662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