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校合作下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的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9 14:21
馆校合作是20世纪兴起的国际教育和场馆领域的革新运动,体现了现代场馆的公共属性和教育转型,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校职能边界的调整。本研究旨在构建设计出既能体现场馆资源教育的特征,又能吻合学校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的馆校合作教育模式。将天津市场馆资源的特点与中小学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设计教学活动,期望通过研究得出这类活动开发模式与思路,既发挥场馆资源的优势和价值,又是对学校传统教育的补充与扩展。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说明,在此基础上上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对馆校合作的定义,馆校合作的实质以及“馆”与“校”教育的不同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以此从理论上说明馆校合作的必要性,并引出馆校合作的教育模式的定义。分析馆校合作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引出新的馆校协同教育理论。第三部分是对天津市各个地区的中小学生、教师以及四类场馆的工作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以文字、图表等描述性语言进行问题的总结与分析。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在厘清相关定义与理论...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学习空间的思考
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场馆价值的思考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馆校合作”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馆校合作
二、馆校合作教育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做中学”与“活教育”理论
三、协同理论
四、一般学习结果理论
第三章 馆校合作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范围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二、对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三、对馆方调查结果分析
四、调查总结
第四章 馆校合作下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构建
第一节 构建馆校合作科技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第二节 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目的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节 模式构建的目标
一、目的共识
二、过程共施
三、结果共评
四、平台共建
第四节 馆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框架图与教学设计活动步骤
一、确定教学活动主题
二、明确教学活动对象
三、确定“一般学习结果”理论的五维目标
四、场馆学习移动终端APP使用功能定位介绍
五、课堂教学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介绍
六、学校和场馆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五章 馆校合作教学案例探索
第一节 馆校合作教学案例内容设计
一、教学案例介绍
二、场馆学习活动介绍
三、学校学习活动介绍
四、场馆和学校共同开展教学评价
第二节 馆校合作教学案例总结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一、研究案例个数较少
二、教育模式并未付诸行动
第三节 研究建议
一、馆校合作关系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二、科技教师专业培训亟待加强
三、构建对接于课标、区别于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666622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学习空间的思考
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场馆价值的思考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馆校合作”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馆校合作
二、馆校合作教育模式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做中学”与“活教育”理论
三、协同理论
四、一般学习结果理论
第三章 馆校合作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范围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二、对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三、对馆方调查结果分析
四、调查总结
第四章 馆校合作下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构建
第一节 构建馆校合作科技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第二节 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目的性原则
三、科学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节 模式构建的目标
一、目的共识
二、过程共施
三、结果共评
四、平台共建
第四节 馆校合作的教育模式框架图与教学设计活动步骤
一、确定教学活动主题
二、明确教学活动对象
三、确定“一般学习结果”理论的五维目标
四、场馆学习移动终端APP使用功能定位介绍
五、课堂教学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介绍
六、学校和场馆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第五章 馆校合作教学案例探索
第一节 馆校合作教学案例内容设计
一、教学案例介绍
二、场馆学习活动介绍
三、学校学习活动介绍
四、场馆和学校共同开展教学评价
第二节 馆校合作教学案例总结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一、研究案例个数较少
二、教育模式并未付诸行动
第三节 研究建议
一、馆校合作关系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二、科技教师专业培训亟待加强
三、构建对接于课标、区别于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666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66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