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陕西中学教育研究 ——以西安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12 14:10
中学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小学教育的继续和进入高等院校或转入其它中等学校的预备阶段。清末民国时期是我国学习西方教育模式,并逐步将西方学制本土化的初始阶段。在学习西方的背景下,我国中学教育得以产生与发展。回顾陕西近代中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既能让我们看到陕西教育近代化的历程,又能清晰反映陕西近代化的历程。清末新政时期,在教育方面,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陕西中学教育得以出现。民国政府成立后,陕西中学教育得以发展。民国初年,社会较为稳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鼓励创办私立学校,推动了陕西中学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杨虎城主陕期间,极其重视教育的发展,并给予私立中学资金上的扶持,被迫离职后,回到家乡蒲城亲自创办私立尧山中学,推动了这一时期私立中学教育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南京政府下令将沿海工厂、学校内迁,其中部分工厂与学校迁往陕西,扩充了陕西中学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民国时期的陕西中学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清晰的展示陕西中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撰写:第一章论述陕西中学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发展概况、典型学校,以此来反映陕西教育近代化历程。...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对全国中学教育的研究
(二) 区域性近代中学教育研究
(三) 对陕西近代教育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图表法
(三) 比较法
第一章 陕西中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陕西中学教育的产生
一、政策的推动
二、现实的可能
三、开明人士的推动
第二节 陕西中学教育的发展
一、民国初期的陕西中学教育
二、抗日战争时期陕西中学的发展
第二章 民国时期陕西中学教育教学
第一节 民国时期陕西中学教育教学概况
一、课程设置
二、选用教材
三、师资力量
四、教学方法
五、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民国时期陕西中学教育教学的特点
一、管理严格,校风纯正
二、优选教师,关心教师
三、教学严谨,学风优良
四、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艺术修养的培养
五、学生课外活动丰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六、鼓励学生进步
第三章 民国时期陕西中学教育影响与启示
第一节 近代陕西中学教育的影响
一、为陕西培养了大量人才
二、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在陕西的传播
三、培养了陕西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
四、改变了社会风气
第二节 中学教育发展历程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二、注重教师选聘,优待教师
三、公私结合,多渠道办学
四、资源合理配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末民初陕西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初步发展[J]. 董妮. 黑河学刊. 2017(03)
[2]近代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构想[J]. 李银慧,谢长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清末河南中学教育发展的地域差异[J]. 王洪瑞. 殷都学刊. 2008(03)
[4]试论民国时期成都私立中学教育的办学成效[J]. 吴丽君.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09)
[5]略论清末民初中国的中小学历史教育[J]. 范连生.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6]清末民初中学的发展及其师资培养[J]. 谢长法. 焦作教育学院学报. 2001(02)
[7]中国近代中学的师资管理问题[J]. 李彦荣. 教学与管理. 1998(05)
[8]清末民初的中小学教育[J]. 林乙烽.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2(03)
硕士论文
[1]近代陕西教会学校研究(1891-1952)[D]. 赵倩.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民国时期的陕西女子教育(1912-1937)[D]. 闫萌.宁夏大学 2013
[3]河南省中学教育研究1927-1937年[D]. 张百顺.河南大学 2012
[4]晚清陕西书院改学堂研究[D]. 王磊.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清末民初陕北留学生研究[D]. 邢瑞.延安大学 2009
[6]清末中学教育研究[D]. 冯丽.河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6022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对全国中学教育的研究
(二) 区域性近代中学教育研究
(三) 对陕西近代教育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图表法
(三) 比较法
第一章 陕西中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陕西中学教育的产生
一、政策的推动
二、现实的可能
三、开明人士的推动
第二节 陕西中学教育的发展
一、民国初期的陕西中学教育
二、抗日战争时期陕西中学的发展
第二章 民国时期陕西中学教育教学
第一节 民国时期陕西中学教育教学概况
一、课程设置
二、选用教材
三、师资力量
四、教学方法
五、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民国时期陕西中学教育教学的特点
一、管理严格,校风纯正
二、优选教师,关心教师
三、教学严谨,学风优良
四、注重学生身体素质与艺术修养的培养
五、学生课外活动丰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六、鼓励学生进步
第三章 民国时期陕西中学教育影响与启示
第一节 近代陕西中学教育的影响
一、为陕西培养了大量人才
二、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在陕西的传播
三、培养了陕西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
四、改变了社会风气
第二节 中学教育发展历程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二、注重教师选聘,优待教师
三、公私结合,多渠道办学
四、资源合理配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末民初陕西师范教育的产生与初步发展[J]. 董妮. 黑河学刊. 2017(03)
[2]近代中学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构想[J]. 李银慧,谢长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清末河南中学教育发展的地域差异[J]. 王洪瑞. 殷都学刊. 2008(03)
[4]试论民国时期成都私立中学教育的办学成效[J]. 吴丽君.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09)
[5]略论清末民初中国的中小学历史教育[J]. 范连生.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6]清末民初中学的发展及其师资培养[J]. 谢长法. 焦作教育学院学报. 2001(02)
[7]中国近代中学的师资管理问题[J]. 李彦荣. 教学与管理. 1998(05)
[8]清末民初的中小学教育[J]. 林乙烽.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2(03)
硕士论文
[1]近代陕西教会学校研究(1891-1952)[D]. 赵倩.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民国时期的陕西女子教育(1912-1937)[D]. 闫萌.宁夏大学 2013
[3]河南省中学教育研究1927-1937年[D]. 张百顺.河南大学 2012
[4]晚清陕西书院改学堂研究[D]. 王磊.陕西师范大学 2012
[5]清末民初陕北留学生研究[D]. 邢瑞.延安大学 2009
[6]清末中学教育研究[D]. 冯丽.河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76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67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