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2010年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界的目标,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用耳朵听,用笔记的接受者,而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校要培养的是一个有创新思维、有合作探究能力、有活力、符合新时代标准的、能适应社会、能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新时代的接班人。教育目的的改变要求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文章在新时代教育目的要求的背景下,本着将课堂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的信念,研究了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创设出一堂课所需要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而情景中的问题就是教师所要抛出的“锚”,只要一节课的锚被固定住了,那么这节课学生就会跟着教师所设置的“锚”走下去,进而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将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在初中人文地理中是因为人文地理学科的特性与其他科目不同。人文地理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大部分的内容除了一些专业的地理概念之外学生在日常衣食住行中都有接触,因此比较容易设置教学情景,学生也很容易接受,不会再认为地理属于背诵性质的学科而不感兴趣。在人文地理的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地理一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文章运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法几种科学研究方法,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出发,根据笔者自己对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解,阐述了其概念和教学实施环节。从初中人文地理的特性、内容出发,阐述了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将传统教学模式(讲解——接受式)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案例对比和实验对照分析证明该模式对当今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式、创新式思维,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阶段性测试以及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也是对新时代教师的巨大考验,要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基础素养,还要有组织能力。因此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地理教育工作者和地理教师的共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模式 人文地理 初中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55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0
- 1.1 研究背景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2.1 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的要求13-14
- 1.2.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14
- 1.2.3 人文地理贴合生活实际,有利于开展抛锚式教学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4 研究内容16
- 1.5 理论基础16-17
- 1.5.1 认知心理学理论16
- 1.5.2 多元智力理论16-17
- 1.5.3 建构主义理论17
- 1.6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7-20
- 1.6.1 研究思路17
- 1.6.2 技术路线17-18
- 1.6.3 研究方法18-20
- 第二章 抛锚式教学模式概述及其在初中人文地理中应用的可行性20-24
- 2.1 抛锚式教学模式基本概念20
- 2.2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20-21
- 2.2.1 教师只作为课堂策划与指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20-21
- 2.2.2 注重问题解决的方法与过程,对结果不做深入探究21
- 2.2.3 以情境为课堂主线,使课堂更加真实化21
- 2.3 初中人文地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21-24
- 2.3.1 初中人文地理的基本内容21-22
- 2.3.2 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22-24
- 第三章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设计24-32
- 3.1 抛锚式教学模式具体环节24-26
- 3.1.1 设置情境,引出问题24
- 3.1.2 探究问题,分工合作24-25
- 3.1.3 交流评价,巩固练习25
- 3.1.4 课后反思,,改进不足25-26
- 3.2 抛锚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案例比较26-32
- 3.2.1 学情和目标分析26-27
- 3.2.2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27-29
- 3.2.3 抛锚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29-31
- 3.2.4 对比结论31-32
- 第四章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分析32-42
- 4.1 实验目的32
- 4.2 实验方法32
- 4.3 实验对象32
- 4.4 实验前期工作32-35
- 4.4.1 问卷分析32-34
- 4.4.2 试卷分析34-35
- 4.5 实验过程及内容35-36
- 4.6 实验后期工作36-40
- 4.6.1 问卷分析36-38
- 4.6.2 课堂测评分析38-39
- 4.6.3 试卷分析39-40
- 4.7 实验结果40-42
- 4.7.1 学生对地理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提高40
- 4.7.2 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40
- 4.7.3 教师的教学和组织能力有了积极变化40-41
- 4.7.4 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转变41-42
- 第五章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一:调查问卷46-50
- 调查问卷 146-48
- 调查问卷 248-50
- 附录二:阶段性水平测试卷50-58
- 阶段性水平测试卷(前)50-54
- 阶段性水平测试卷(后)54-58
- 作者简历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5年27期
2 曹阳;张勇;张蓓;唐佩;;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0期
3 陆晔萍;;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中“抛锚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探析[J];高考(综合版);2015年09期
4 杨兴成;;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J];新课程(中);2015年08期
5 包信友;;人文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与作用[J];中学时代;2013年23期
6 孙绵荔;;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地理知识的渗透学习[J];新课程(中学);2013年07期
7 戚志强;高同寿;;“抛锚式教学”中的高效“抛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例研究[J];地理教学;2013年09期
8 江晓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生活地理”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12年21期
9 石永彪;;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2年20期
10 田朝阳;;浅谈人文精神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J];新课程(中学);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美倩;《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传明;“抛锚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戚志强;高中地理“抛锚式”教学的本土理解和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姜黎;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宋坤;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茂含;抛锚式教学模式教育价值和适切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佳佳;高中地理新教材案例教学方法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晓虹;新加坡初中地理教材人文地理部分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林雪花;“问题解决”教学在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勇军;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初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71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