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5 09:27
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竞技体育三级体制的基础环节,担负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历史使命,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运动员独生子女占总被调查人数的68.8%,男性比例为58.8%,小学4-6年级为运动员达到了被调查运动员的63.3%;课余体育训练训练项目多样化,田径、足球和篮球项目分别占总人数的31.7%、20.6%和15.8%;义务教育阶段运动员训练时间2-3年的运动员在调查中占有大数据比例,达到45.6%;参赛多数都集中在了区市级比赛,占总调查人数的78.1%和31.2%。2.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运动员86.1%都是以一个正确的积极的训练态度来面对课余体育训练;占总人数77.2%的运动员参与课余体育训练的动机是兴趣爱好;有79.4%的运动员能够协调学习和训练之间关系;由于训练耽误的文化学习,46.1%的运动员会以课后补课、52.4%的运动员会训练后自学弥补;67.2%的运动员认为训练对文化课学习并没有影响;学...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课余体育训练研究概况
1.2.1 课余体育训练体制及意义研究
1.2.2 我国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现状的研究
1.3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论与分析
3.1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运动员基本情况
3.1.1 运动员的性别及家庭情况
3.1.2 运动员的年级分布情况
3.1.3 运动员的课余体育训练项目情况
3.1.4 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及赛事水平情况
3.1.5 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与动机情况
3.1.6 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情况
3.2 教练员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3.2.1 教练员学历、运动等级及运动专项分析
3.2.2 教练员的训练能力情况分析
3.2.3 教练员执教训练的情况分析
3.2.4 教练员带队训练动机情况分析
3.3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管理保障体系分析
3.3.1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社会环境分析
3.3.2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生源管理分析
3.3.3 运动员学习生活管理分析
3.3.4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经费场地保障分析
3.3.5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时间分析
3.3.6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教师队伍管理保障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竞技体育重心向学校转移的思考[J]. 马永红. 体育文化导刊. 2007(07)
[2]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J]. 李建英,曲宗湖. 体育科学. 2005(10)
[3]对苏北地区中小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状态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李建军. 安徽体育科技. 2005(02)
[4]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教育学依据与目标定位[J]. 杨铁黎,孙景立. 体育学刊. 2004(02)
[5]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冲突与尴尬[J]. 张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01)
[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与对策[J]. 毛浩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7]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验及改革对策[J]. 杨铁黎,陈钧. 体育学刊. 2002(04)
[8]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 孙杰,陈玉霞,张社平,张伟. 兰州大学学报. 2000(S2)
[9]对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思考[J]. 刘绍曾,李秋实,程鹏,董翠香.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04)
[10]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几个具体问题刍议[J]. 宋军.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硕士论文
[1]秦巴山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研究[D]. 李扬.西安体育学院 2012
[2]开封市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 顾坤.河南大学 2009
[3]甘肃省两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魏玉琴.首都体育学院 2008
[4]中国大陆地区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纬度分布研究[D]. 李成长.华南师范大学 2005
[5]对长春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D]. 王国良.东北师范大学 2004
[6]山东省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叶文娟.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30892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课余体育训练研究概况
1.2.1 课余体育训练体制及意义研究
1.2.2 我国课余体育训练开展现状的研究
1.3 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论与分析
3.1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运动员基本情况
3.1.1 运动员的性别及家庭情况
3.1.2 运动员的年级分布情况
3.1.3 运动员的课余体育训练项目情况
3.1.4 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及赛事水平情况
3.1.5 运动员的训练态度与动机情况
3.1.6 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情况
3.2 教练员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3.2.1 教练员学历、运动等级及运动专项分析
3.2.2 教练员的训练能力情况分析
3.2.3 教练员执教训练的情况分析
3.2.4 教练员带队训练动机情况分析
3.3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管理保障体系分析
3.3.1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社会环境分析
3.3.2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生源管理分析
3.3.3 运动员学习生活管理分析
3.3.4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经费场地保障分析
3.3.5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时间分析
3.3.6 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课余体育训练教师队伍管理保障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竞技体育重心向学校转移的思考[J]. 马永红. 体育文化导刊. 2007(07)
[2]中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J]. 李建英,曲宗湖. 体育科学. 2005(10)
[3]对苏北地区中小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状态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李建军. 安徽体育科技. 2005(02)
[4]高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教育学依据与目标定位[J]. 杨铁黎,孙景立. 体育学刊. 2004(02)
[5]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冲突与尴尬[J]. 张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01)
[6]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与对策[J]. 毛浩波.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5)
[7]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验及改革对策[J]. 杨铁黎,陈钧. 体育学刊. 2002(04)
[8]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 孙杰,陈玉霞,张社平,张伟. 兰州大学学报. 2000(S2)
[9]对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思考[J]. 刘绍曾,李秋实,程鹏,董翠香.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04)
[10]学校体育课余训练几个具体问题刍议[J]. 宋军.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2)
硕士论文
[1]秦巴山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研究[D]. 李扬.西安体育学院 2012
[2]开封市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 顾坤.河南大学 2009
[3]甘肃省两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魏玉琴.首都体育学院 2008
[4]中国大陆地区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纬度分布研究[D]. 李成长.华南师范大学 2005
[5]对长春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研究[D]. 王国良.东北师范大学 2004
[6]山东省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叶文娟.山东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730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730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