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编辑继续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对编辑继续教育困境的思考及对策
更多相关文章: 编辑继续教育 学分制 课程设置 在线学习 化整为零
【摘要】:针对目前编辑继续教育"鸡肋"化的困境,提出考核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在线学习、面授方式等五个方面的优化建议,认为学分制的考核、分门别类的课程、与时俱进的内容、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化整为零的面授等优化措施,将有助于提升编辑继续教育的质量,并有助于其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编辑继续教育 学分制 课程设置 在线学习 化整为零
【分类号】:G726;G238
【正文快照】: 随着“终身学习”概念的普及,继续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多种专业的重视,甚至成为奠定专业地位不可或缺的部分。[1]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原新闻出版总署令第37号)强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但编辑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晓东;;对编辑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成人教育;2011年06期
2 李崎钢;;对编辑继续教育的几点想法[J];出版参考;2011年22期
3 董拯民;;勿让编辑继续教育课程成“鸡肋”[J];现代出版;2012年01期
4 高雪莲;刘菲;;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学时获取途径的探讨[J];编辑学报;2013年02期
5 翟宇;;从续展登记注册看编辑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出版;2013年05期
6 邓惠琼;关于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J];继续教育;2001年02期
7 陈红娟;;出版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林;杨柳;;法国医学继续教育体制对我国医师继续教育的启示[J];重庆医学;2010年23期
2 韩芳;刘海涛;;2011年高校学报研究综述[J];滁州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高雪莲;刘菲;;责任编辑继续教育学时获取途径的探讨[J];编辑学报;2013年02期
4 翟宇;;从续展登记注册看编辑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出版;2013年05期
5 莫家莉;;年鉴编辑的素质能力要求及提升优化策略[J];黑龙江档案;2014年01期
6 吴江;毕晓明;;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07年33期
7 吕龙凯;;医学物理学与医学学科渗透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韩芳;;2012年高校学报编辑发展与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王明华;;责任编辑注册制度下出版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需求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年11期
10 顾琳;缪文桦;;论高校学报青年编辑队伍的创新性管理——从人本管理到能本管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涵;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培养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柴春雨;依托网络主治医师培训方案的构建[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付晓宇;我国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认知与意愿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峰,刘燕华,杨炳安,徐新春;21世纪科技期刊编辑的继续教育[J];编辑学报;1998年02期
2 石朝云;游苏宁;;科技期刊编辑再教育的多种途径[J];编辑学报;2011年01期
3 孔艳;颜帅;张铁明;;探讨责任编辑的继续教育制度[J];编辑之友;2010年04期
4 宁正法;;我国成人继续教育变革发展的新趋向[J];成人教育;2009年11期
5 赵晓东;;对编辑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成人教育;2011年06期
6 余惠先;论编辑的继续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李崎钢;;对编辑继续教育的几点想法[J];出版参考;2011年22期
8 董拯民;;勿让编辑继续教育课程成“鸡肋”[J];现代出版;2012年01期
9 赵长鹰;叶净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继续医学教育;2012年04期
10 郝克明;;中国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制度建设[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吉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2 张爽;;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30期
3 ;半工(农)半读学校课程设置的几种情况[J];江苏教育;1965年02期
4 高耀明;美国中学的课程问题浅议[J];比较教育研究;1986年06期
5 马立;;我国普通中学的课程设置与改革[J];中学教师培训;1989年03期
6 文黎明;;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J];教育发展研究;1990年03期
7 姜茂发;高文兴;;钢铁冶金专业合理课程设置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1993年06期
8 刘晶夫;成人中专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两点思考[J];成人教育;1996年Z1期
9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课题组;对北京市中学教师“九五”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0 曹伟汉;关于高师物理系课程设置的思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徙;;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内容和安排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丁玉贤;;试论通识教育对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影响[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林秋雁;侯泉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学课程设置的历史演变[A];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英姿;叶安丽;陈志新;;建筑类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令习;;试论针刀医学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发展[A];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邝孔秀;;我们需要怎样的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基于十年中学数学教师成长的反思[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昂岳;曾砥平;;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形成和发展[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 教学论文)[C];1995年
8 鄢志娟;;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唐斌;赵一标;;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办学目标及课程设置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苗菊;高乾;;构建翻译专业特色课程:技术写作的理念与内容[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校课程设置应建立灵活机制[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上海市同洲模范学校校长 程彪;聚焦四大能力:课程设置张扬“先导力”[N];文汇报;2010年
3 仝静海;邀请14名企业一线专家参与课程设置[N];河北日报;2008年
4 王芳 李军;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刍议[N];江苏经济报;2001年
5 李姿松 刘强;西藏农牧区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问题探讨[N];西藏日报;2010年
6 沈奕;今春起我省调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李林 记者 冉昌龙;电信职校课程设置新模式获得成功[N];自贡日报;2010年
8 申承银;老坝港小学:把海洋当做课堂[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新华社记者马晓春、本报记者翟启运;总参所属院校迅速调整课程设置[N];人民日报;2002年
10 孙思;哲学学科本科生课程设置改革思路[N];社会科学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金捷;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4 陈珊;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设置[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杨蓉蓉;学府内外[D];复旦大学;2006年
6 于幸泽;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7 肖玮萍;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8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红梅;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冉孟华;甘肃省高师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波;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海燕;我国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探讨[D];西南大学;2007年
6 吴常红;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7 王静;邯郸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盈;中外高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海燕;基于就业能力调查的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井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设置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1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41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