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融合教育的价值追求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10-22 12:10

  本文关键词:融合教育的价值追求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


  更多相关文章: 融合教育 价值追求 社会支持


【摘要】:融合教育,是社会运动的产物;是态度、价值和信仰体系;是一种权利;是残疾人理想与现实共存的体现;它的实现需要整个社会资源共同的支持。但在现实生活中,融合教育遭遇到观念的滞后、二元教育体制的约束、教育安置模式的单一、法律制度的薄弱等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支持主体、支持内容以及不同支持主体和支持内容间形成的关系网络来共同推动残疾人的学校融合、社区融合和社会融合。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融合教育 价值追求 社会支持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残疾儿童的融合教育与社会支持研究”(2013M542036)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3)“残疾人的融合教育机制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西方文化视野下的自闭症教育干预策略研究”(11YJC880049)
【分类号】:G769.2
【正文快照】: 融合教育的产生与推行,一直以来都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困境。在人权运动的大背景下,融合教育以彭兴蓬本研究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残疾儿童的融合教育与社会支持研究”(2013M542036),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3)“残疾人的融合教育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兆信;万荣根;;社区:融合教育实施的重要场域[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23期

2 吴春艳;转变观念——实施全纳教育的前提[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4期

3 吕耀中;;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差异教学[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1期

4 陈光华;张杨;石颖;王璐;吴盈盈;;我国大陆随班就读态度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福存;;社会工作视角下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果;申仁洪;;需求导向融合性师资培训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3 罗宏;;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教育课堂教学教师素质的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4 黄晶梅;;视障大学生试点全纳教育问题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5 王燕;周青;杨辉祥;;美国高中化学教师用书中的特殊教育[J];化学教育;2008年07期

6 任萍;;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周志龙;;试论全纳教育引领下的中小学学校体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15期

8 彭兴蓬;邓猛;;论全纳教育思想与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诉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梅金姣;杨光;;基于全纳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管理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年30期

10 周吴金;;全纳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莹;英国差异化教学政策及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清华;差异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竭蔚;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差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希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差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健;初中英语差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赵婕;小学初段随班就读学生语、数课程的调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倪文蕾;中职差异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邵兴梅;基于学生个性差异的中学地理问题设计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舒国宋;全纳课堂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秋芳;论全纳性教育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3 黄志成;;全纳教育展望——对全纳教育发展近10年的若干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5期

4 ;《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度总目录[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12期

5 钟经华;;几个特殊教育重点概念的分析[J];现代特殊教育;2004年10期

6 邓猛;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对全纳教育态度的城乡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1期

7 朴永馨;融合与随班就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4期

8 雷江华;全纳教育之论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年04期

9 韦小满,袁文得;关于普小教师与特教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10 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邬平川;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小龙,邹霞;丹麦特殊教育的发展概况[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4期

2 曹照琪,张建华,岳丽;听障儿童融合教育中构建特教资源室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3 中国特殊教育赴英考察团;方俊明;;现代理念下的英国融合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7年05期

4 徐玉斌;李迤航;;从生存走向生活——浅谈聋哑人的融合教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康复融合教育概览[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10期

6 马红英;谭和平;;略论融合教育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J];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10期

7 李拉;;“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关系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5期

8 连福鑫;贺荟中;;美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4期

9 王红霞;彭欣;王艳杰;;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融合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4期

10 徐胜;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个案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江巧月;;健聋合一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江巧月;;健聋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刘慧敏;;优化聋健合一活动模式 促进聋儿多渠道交往[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谢明;;必须重视我国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念丽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早期融合教育:所有的儿童都能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解艳华;一位特殊孩子妈妈的“融合教育”经[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邓猛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融合教育的理论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卢彬;“融合教育”突破“歧视樊篱”[N];南宁日报;2010年

5 杨桦;让他们通过融合教育融入社会[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方俊明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融合教育:当代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李东梅;正常孩子更富爱心 残疾孩子更自信[N];宁夏日报;2008年

8 记者 柯杨;普通幼儿园能否收智障孩子?[N];河南日报;2008年

9 记者 柯杨;“小雨人”求学期盼“晴天”[N];河南日报;2009年

10 实习生 龙箫 本报记者 江芸涵;学校来了特殊学生[N];四川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时;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慧丽;融合教育理念下资源教师角色的指导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洁;对教师、家长融合教育认识的调查及智障儿童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思明;昆明市幼儿教师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问题的态度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志丽;随班就读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靳敬坤;自闭症幼儿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楠;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凤金;协同教学在美国融合教育中应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许杨;学习通用设计对智力落后儿童图形认知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蒋邓捚;同伴辅导策略的理论解释及其在融合教育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江秀娜;社会排斥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特殊儿童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董玮倩;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特殊儿童在家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78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78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